姬象不免一笑,轻声昂首,弹了弹衣袖,拂尘一搭垂于臂上: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第六十六章 人间如黄粱
皇城大门,红墙黄瓦三券洞门,上面挂着牌匾,写大明二字,门上还有十个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大明门是不打开的,所以只能从边上的小月门走,出了皇城,映入眼帘的,除去上午阳光之外,还有一片喧嚣鼎沸之声。
这里是小天街,买卖兴隆、热闹非凡。
东西从此穿行而过的人们在此叫卖食物、兜售货物,表演戏曲。
“这里就是朝前市,出大明门,内城之中,有许多这样的集市。”
“这顺天之中,内城居者,多为贵者、官吏、士人、大行商,但这些人,多数集中在dc区,那崇文门、正阳门二地,离的运河渡口最近,所以富商巨贾、番邦来客,都出入频繁。”
“其中本多利厚的行业,如典当行、布行、杂粮行等,约计一百行;本小利微的,如网边行、杂菜行、豆腐行、裁缝行等,计三十二行。”
“还有诸大小会馆,计有一百四十余处。”
“东城自内城起,至外城,皆是买进卖出之所,咱们宫人拿宫里的器具卖出,或者是从外面买购的器具,也都是在东城,这都是合法的交易。”
“至于这朝前市,则是南城第一市,当然也不算是特别大的市场,却是个必经的货市,这顺天府中东西两方,一切货物往来,都要经过这里。”
“姬大人随咱家来,要去的汉经厂,它在西城。”
姬象看着眼前的一切。
紫禁城中,或皇城之中,除非遇到大事,或是上朝,否则见不到这么多人。
但一出皇城,滚滚红尘俗世,乱花渐欲迷人眼,这股烟火之气,让人欲罢不能。这顺天府,从嘉靖到万历年间,活动人口早已超过八十万。
百般宫阙,化为万间茅屋。
庙堂之高,难听江湖雷雨。
姬象还看到不少带刀的侠客,至少从外观上看过去,像是个行走江湖的老手。
或许这里面也有人琢磨着要去紫禁城中取皇帝老儿的首级,但看到天街中巡查的官军,就默默缩起了脖子,只是龇牙咧嘴,犹不服气。
明代市井繁荣,从嘉靖皇帝,到隆庆皇帝,再到万历皇帝,三代人,都是多年不上朝的主,一个沉迷修仙,一个登基几年之后被美色掏空身体,这当朝这位,还是个喜欢自闭的主。
于国,三位皇帝的行为,虽然完全无益,但却歪打正着,成了“无为而治”?
总之,因为中枢部门的不管事,反而让民众的生活,民间的状态,都变得愈发繁荣起来。
尤其是此时,万历年间,或许得益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外贸的白银流入,总之,物价开始变得十分低廉。
一斤米只要二三文,一斤盐是四文,一斤羊肉的价格,换算到后世,是九块五毛。
樵夫每日山上砍柴一担,挑与集市贩掉,便可换肉二斤,一家皆得温饱。
和著名的大明朝计量单位“崇祯皇帝”一比较,崇祯时,一斤米正常情况下也要二十几文。
当然,这些都是太平时期的,某个地区如果发生灾荒,那肯定要另论。
但得益于这种短暂的太平,市井文化,民间小说,戏曲艺术,在此时大量的诞生。
这小天街,通向西城的道路上,一片喧嚣。
有士子来京、商人贩货、公文传递、官员穿梭、军士巡游。
大路上客店众多,而且设施齐全。这种客店既提供饭食,又提供住宿,甚至还提供某些颜色服务。
当然,雷轩老人的客店,也就在这附近。
有人在灶台后面忙碌,手中菜刀剁肉切菜,烟火袅袅升起,马上到上午十点,正是明朝时期吃第一顿饭的时候,此时客人最多,他大声喊叫着,是在招呼自己的徒弟,让徒弟到处给人端茶递水,不一会他自己弄好饭食,一份热气腾腾的肉面被端上桌来。
有人堆着笑脸,摆着货箱,兜售金莲羊角,大白天也挂起灯笼,又卖铜器瓷碗,任人挑选。遇到难缠的客人,难免互相砍价,随后还一副肉痛模样,说交个朋友。
有人使劲吆喝,手里拿着锦绣绢布,逢人必要招揽一下,惹得周围的人连连摆手,自称买不起。
有人低着头,像是任劳任怨的黄牛,挑着两担子大米从天街中摇摇晃晃的路过,看看这看看那,又连连摇头,继续迫于生计奔波。
有高头大马当中行,有驮货驴子缓蹄走。
有人专心致志,在街边染头巾,大片涂染之后,还要再明描细绘,不敢有半点分神,边上有人呼喊他,连头都不敢摇,只能充耳不闻。
有人坐在街边食铺,手中捧书,一口饼子一眼故事,目不转睛,看到极妙处,口中饼渣乱喷,以手拍腿,大呼过瘾,如此不文明之行为,自然遭到同桌其他食客围殴,但不一会就都围在他那话本周围,开始白嫖。
前方又有人登台唱戏,其音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如泣如诉,引周围之人大声喝彩。
人间烟火,天上青云。
诸多黎民,万千百姓,其神态容貌,动作精神,尽皆不同!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纵然是前一天,朝廷在顺天内大肆搜捕黄天教徒,但等到事情一消停,该过的日子,还是要过。
这天下,没有比“活着”更大的事情了!
“您听,那又在唱《紫钗记》,这戏在应天府可是大受追捧,到了顺天这地,你看看,这些人就是喜欢听这种故事。”
“故事讲的什么?”
“嗨!一个士子,一个姑娘,两情相悦,结果么,有个大户人家的老太尉和他家贵女,非要倒追。追不成吧,还派人用各种奸计阻挠人家有情人,害死好几人……”
神宫监掌印太监此时也流露悲情之色:
“想一想,咱家进宫之前,也有两情相悦的人呐!要不是活不下去,哪里来宫中当这太监!这戏,总让咱家想到多年前的一个夜晚,那是一个飘着柳絮的春天,咱家的手里拿着饼子,咱家喜欢的那个姑娘,手里拿着棍子,咱家……我!我还记得,她叫我棍,要把我抓在手心里……”
姬象听到这话,很想问一句,公公你老家哪里的,女子的口音那么重?
神宫监大太监惆怅叹息:“算了,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对了姬大人是属正一还是全真呐?”
姬象失笑:“从门户上来说,我是正一的,公公是想问我可否能够婚配吧?”
“但我辈修行中人,以成仙为最终目标,凡尘女子,如何入得法眼?”
“……我伸手在河中一捞,你看到那指尖溜走的砂砾么,那就是岁月。”
“故而一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凡眼中所见,其实皆是荒诞恢诡之景,尽如浮云。”
“人间如黄粱,此乃一梦尔。”
第六十七章 你居然没有!
姬象并不是在自吹自擂。
在大浮黎土中过了那么久,姬象对于岁月的感觉,早已不是太清晰了。
而那些神牌的香火中,蕴含着人们祈祷的愿念,那种念,在浮黎之中,在姬象眼中看来,又是何其荒诞?
人们祈求的神灵,不过都是神牌而已,皆是由自己的愿念所造化的,所以世间又何来真神之说。
神宫监掌印太监尴尬一笑,但听着姬象之前所言,他也是若有所思,忽然感觉自己在神宫监许多年,都是虚度光阴了。
这紫禁城,本是天下的大禁地,但不知何时,这里的兵不能打了,将开始争权夺利,朝堂上乌烟瘴气,道官与神官们,接引的神位也越来越弱。
大家一开始是很积极的,但慢慢的,都成了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说的也是,要是咱家早些能遇到高人,应该早已修仙去了吧。”
大太监一边在街市上走着,一边回味自己过去那个所爱过的人。
“可惜啊,咱家现在下面没了,人家姑娘也早就嫁人了。这世事无常,等到有时反省自己半辈子的所作所为,却发现,还是一事无成。”
神宫监太监叹着气,表示太监也有竞争啊,神宫监为十二监中最末流,试问哪个掌印太监,不想当那最大的司礼监太监?
看看大太监田义,侍奉帝王左右,代掌东厂,虽然他是个老咸鱼,但是他的前几任,那可都是威风八面的主。
“公公不要如此说,虽然你年纪很大,但至少有个不弱的神位,【碧落侍郎】实乃通天之职啊,贫道给你掐指一算,你日后说不定有大作为呢。”
“那咱家可就承姬大人的吉言了!”
这周围,有人看到神宫监的太监,那身服饰特别醒目,当然,若是平常,倒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情。
太监出门,带着一群人,无非是出来采买货物,要去西城的话,就是去汉经厂,神宫监的人虽然不常出城,可也和这里许多人眼熟,只是今日身边带着个英武俊秀的少年道士,这就让不少人产生了关注。
有人难免浮想联翩。
“现在宫里的太监,都穿道士服?”
“诶,万历爷又崇道啦?”
“这道士长得这么好看,可惜,是个没把的。”
“看他做什么,他好看吗?”
有汉子哼了一声,撸起袖子,拍拍自己胳膊,对身边的人自夸:
“这才是男人!”
“长得好看又怎么样,难道去勾引小娘皮?”
诸如此类的言论,从四面八方从传来,神宫监掌印太监一转头,那些说话的人就闭上嘴巴,全然找不到是谁说的。
剩下的人也不敢吱声,只是带着笑,有些和神宫监太监稍微熟稔的,打了招呼,大太监便哼哼两声,见到这些熟悉面孔,便告诫:
“可不要胡言乱语!”
“咱家身边这位,你们可别乱嚼舌根,管住嘴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乱说。”
大太监告诫两句,那些人就都陪着笑脸,表示晓得了,只是姬象仙风道骨,走过去之后,目光微微看了他们一眼,稍是点点头,那些人也就一副自来熟的样子,和姬象套了几句近乎。
熟悉的人能和大太监说两三句话,不熟悉的人自然是敬而远之。
闹市中有小儿穿行,看到神宫监的太监躲到一边,听着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小儿们便奇怪至极:“那个漂亮的道长也是太监?”
姬象此时回头,小儿们站在街角,露着脑袋,晃着头上的羊角辫,甚至还有个孩子,是哪吒的同款头型。
姬象笑了一下,再回身离去,那些小儿们则快步跟了过来,在叽叽喳喳,又互相嘀咕,说这么好看,怎么会是太监,肯定不是的。
“天青袍,羽鹤衣,红拂尘,真像是个神仙!”
“当道士有什么好的,清心寡欲,不痛快!”
“但我听说,修道的人都活得久……以后我就和我爹说,爹啊,我去修仙了……”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第六十六章 人间如黄粱
皇城大门,红墙黄瓦三券洞门,上面挂着牌匾,写大明二字,门上还有十个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大明门是不打开的,所以只能从边上的小月门走,出了皇城,映入眼帘的,除去上午阳光之外,还有一片喧嚣鼎沸之声。
这里是小天街,买卖兴隆、热闹非凡。
东西从此穿行而过的人们在此叫卖食物、兜售货物,表演戏曲。
“这里就是朝前市,出大明门,内城之中,有许多这样的集市。”
“这顺天之中,内城居者,多为贵者、官吏、士人、大行商,但这些人,多数集中在dc区,那崇文门、正阳门二地,离的运河渡口最近,所以富商巨贾、番邦来客,都出入频繁。”
“其中本多利厚的行业,如典当行、布行、杂粮行等,约计一百行;本小利微的,如网边行、杂菜行、豆腐行、裁缝行等,计三十二行。”
“还有诸大小会馆,计有一百四十余处。”
“东城自内城起,至外城,皆是买进卖出之所,咱们宫人拿宫里的器具卖出,或者是从外面买购的器具,也都是在东城,这都是合法的交易。”
“至于这朝前市,则是南城第一市,当然也不算是特别大的市场,却是个必经的货市,这顺天府中东西两方,一切货物往来,都要经过这里。”
“姬大人随咱家来,要去的汉经厂,它在西城。”
姬象看着眼前的一切。
紫禁城中,或皇城之中,除非遇到大事,或是上朝,否则见不到这么多人。
但一出皇城,滚滚红尘俗世,乱花渐欲迷人眼,这股烟火之气,让人欲罢不能。这顺天府,从嘉靖到万历年间,活动人口早已超过八十万。
百般宫阙,化为万间茅屋。
庙堂之高,难听江湖雷雨。
姬象还看到不少带刀的侠客,至少从外观上看过去,像是个行走江湖的老手。
或许这里面也有人琢磨着要去紫禁城中取皇帝老儿的首级,但看到天街中巡查的官军,就默默缩起了脖子,只是龇牙咧嘴,犹不服气。
明代市井繁荣,从嘉靖皇帝,到隆庆皇帝,再到万历皇帝,三代人,都是多年不上朝的主,一个沉迷修仙,一个登基几年之后被美色掏空身体,这当朝这位,还是个喜欢自闭的主。
于国,三位皇帝的行为,虽然完全无益,但却歪打正着,成了“无为而治”?
总之,因为中枢部门的不管事,反而让民众的生活,民间的状态,都变得愈发繁荣起来。
尤其是此时,万历年间,或许得益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外贸的白银流入,总之,物价开始变得十分低廉。
一斤米只要二三文,一斤盐是四文,一斤羊肉的价格,换算到后世,是九块五毛。
樵夫每日山上砍柴一担,挑与集市贩掉,便可换肉二斤,一家皆得温饱。
和著名的大明朝计量单位“崇祯皇帝”一比较,崇祯时,一斤米正常情况下也要二十几文。
当然,这些都是太平时期的,某个地区如果发生灾荒,那肯定要另论。
但得益于这种短暂的太平,市井文化,民间小说,戏曲艺术,在此时大量的诞生。
这小天街,通向西城的道路上,一片喧嚣。
有士子来京、商人贩货、公文传递、官员穿梭、军士巡游。
大路上客店众多,而且设施齐全。这种客店既提供饭食,又提供住宿,甚至还提供某些颜色服务。
当然,雷轩老人的客店,也就在这附近。
有人在灶台后面忙碌,手中菜刀剁肉切菜,烟火袅袅升起,马上到上午十点,正是明朝时期吃第一顿饭的时候,此时客人最多,他大声喊叫着,是在招呼自己的徒弟,让徒弟到处给人端茶递水,不一会他自己弄好饭食,一份热气腾腾的肉面被端上桌来。
有人堆着笑脸,摆着货箱,兜售金莲羊角,大白天也挂起灯笼,又卖铜器瓷碗,任人挑选。遇到难缠的客人,难免互相砍价,随后还一副肉痛模样,说交个朋友。
有人使劲吆喝,手里拿着锦绣绢布,逢人必要招揽一下,惹得周围的人连连摆手,自称买不起。
有人低着头,像是任劳任怨的黄牛,挑着两担子大米从天街中摇摇晃晃的路过,看看这看看那,又连连摇头,继续迫于生计奔波。
有高头大马当中行,有驮货驴子缓蹄走。
有人专心致志,在街边染头巾,大片涂染之后,还要再明描细绘,不敢有半点分神,边上有人呼喊他,连头都不敢摇,只能充耳不闻。
有人坐在街边食铺,手中捧书,一口饼子一眼故事,目不转睛,看到极妙处,口中饼渣乱喷,以手拍腿,大呼过瘾,如此不文明之行为,自然遭到同桌其他食客围殴,但不一会就都围在他那话本周围,开始白嫖。
前方又有人登台唱戏,其音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如泣如诉,引周围之人大声喝彩。
人间烟火,天上青云。
诸多黎民,万千百姓,其神态容貌,动作精神,尽皆不同!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纵然是前一天,朝廷在顺天内大肆搜捕黄天教徒,但等到事情一消停,该过的日子,还是要过。
这天下,没有比“活着”更大的事情了!
“您听,那又在唱《紫钗记》,这戏在应天府可是大受追捧,到了顺天这地,你看看,这些人就是喜欢听这种故事。”
“故事讲的什么?”
“嗨!一个士子,一个姑娘,两情相悦,结果么,有个大户人家的老太尉和他家贵女,非要倒追。追不成吧,还派人用各种奸计阻挠人家有情人,害死好几人……”
神宫监掌印太监此时也流露悲情之色:
“想一想,咱家进宫之前,也有两情相悦的人呐!要不是活不下去,哪里来宫中当这太监!这戏,总让咱家想到多年前的一个夜晚,那是一个飘着柳絮的春天,咱家的手里拿着饼子,咱家喜欢的那个姑娘,手里拿着棍子,咱家……我!我还记得,她叫我棍,要把我抓在手心里……”
姬象听到这话,很想问一句,公公你老家哪里的,女子的口音那么重?
神宫监大太监惆怅叹息:“算了,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对了姬大人是属正一还是全真呐?”
姬象失笑:“从门户上来说,我是正一的,公公是想问我可否能够婚配吧?”
“但我辈修行中人,以成仙为最终目标,凡尘女子,如何入得法眼?”
“……我伸手在河中一捞,你看到那指尖溜走的砂砾么,那就是岁月。”
“故而一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凡眼中所见,其实皆是荒诞恢诡之景,尽如浮云。”
“人间如黄粱,此乃一梦尔。”
第六十七章 你居然没有!
姬象并不是在自吹自擂。
在大浮黎土中过了那么久,姬象对于岁月的感觉,早已不是太清晰了。
而那些神牌的香火中,蕴含着人们祈祷的愿念,那种念,在浮黎之中,在姬象眼中看来,又是何其荒诞?
人们祈求的神灵,不过都是神牌而已,皆是由自己的愿念所造化的,所以世间又何来真神之说。
神宫监掌印太监尴尬一笑,但听着姬象之前所言,他也是若有所思,忽然感觉自己在神宫监许多年,都是虚度光阴了。
这紫禁城,本是天下的大禁地,但不知何时,这里的兵不能打了,将开始争权夺利,朝堂上乌烟瘴气,道官与神官们,接引的神位也越来越弱。
大家一开始是很积极的,但慢慢的,都成了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说的也是,要是咱家早些能遇到高人,应该早已修仙去了吧。”
大太监一边在街市上走着,一边回味自己过去那个所爱过的人。
“可惜啊,咱家现在下面没了,人家姑娘也早就嫁人了。这世事无常,等到有时反省自己半辈子的所作所为,却发现,还是一事无成。”
神宫监太监叹着气,表示太监也有竞争啊,神宫监为十二监中最末流,试问哪个掌印太监,不想当那最大的司礼监太监?
看看大太监田义,侍奉帝王左右,代掌东厂,虽然他是个老咸鱼,但是他的前几任,那可都是威风八面的主。
“公公不要如此说,虽然你年纪很大,但至少有个不弱的神位,【碧落侍郎】实乃通天之职啊,贫道给你掐指一算,你日后说不定有大作为呢。”
“那咱家可就承姬大人的吉言了!”
这周围,有人看到神宫监的太监,那身服饰特别醒目,当然,若是平常,倒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情。
太监出门,带着一群人,无非是出来采买货物,要去西城的话,就是去汉经厂,神宫监的人虽然不常出城,可也和这里许多人眼熟,只是今日身边带着个英武俊秀的少年道士,这就让不少人产生了关注。
有人难免浮想联翩。
“现在宫里的太监,都穿道士服?”
“诶,万历爷又崇道啦?”
“这道士长得这么好看,可惜,是个没把的。”
“看他做什么,他好看吗?”
有汉子哼了一声,撸起袖子,拍拍自己胳膊,对身边的人自夸:
“这才是男人!”
“长得好看又怎么样,难道去勾引小娘皮?”
诸如此类的言论,从四面八方从传来,神宫监掌印太监一转头,那些说话的人就闭上嘴巴,全然找不到是谁说的。
剩下的人也不敢吱声,只是带着笑,有些和神宫监太监稍微熟稔的,打了招呼,大太监便哼哼两声,见到这些熟悉面孔,便告诫:
“可不要胡言乱语!”
“咱家身边这位,你们可别乱嚼舌根,管住嘴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乱说。”
大太监告诫两句,那些人就都陪着笑脸,表示晓得了,只是姬象仙风道骨,走过去之后,目光微微看了他们一眼,稍是点点头,那些人也就一副自来熟的样子,和姬象套了几句近乎。
熟悉的人能和大太监说两三句话,不熟悉的人自然是敬而远之。
闹市中有小儿穿行,看到神宫监的太监躲到一边,听着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小儿们便奇怪至极:“那个漂亮的道长也是太监?”
姬象此时回头,小儿们站在街角,露着脑袋,晃着头上的羊角辫,甚至还有个孩子,是哪吒的同款头型。
姬象笑了一下,再回身离去,那些小儿们则快步跟了过来,在叽叽喳喳,又互相嘀咕,说这么好看,怎么会是太监,肯定不是的。
“天青袍,羽鹤衣,红拂尘,真像是个神仙!”
“当道士有什么好的,清心寡欲,不痛快!”
“但我听说,修道的人都活得久……以后我就和我爹说,爹啊,我去修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