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尔喀士兵是伊斯莱尔依仗的最强军事力量,当年他先代马茂德远征天竺时,就曾遭逢对面这种士兵的恐怖猛攻——三万廓尔喀士兵挥舞着锋利的弯刀,突入新月教徒的阵线里,据说在三刻内就有五千名新月教徒被斩下四肢和脑袋,差点导致马茂德的整个战线全体崩溃。后来为了表示对廓尔喀士兵的尊重,伽色尼也开始招募他们进入自己军队,充当步兵进攻或缠斗的锋线,还用他们的嗜血狂暴在心理上惊骇敌人。
不过塞尔提兹却劝说汗君:“现在我方此线军队人数虽不比高文占优,但足以渡河发起进攻,这样才能和信德方向来的土邦军最大程度达成配合。我的王,两路人马想要丝丝入扣地配合起来是不可能的,反倒会给敌人乘虚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我们得进攻,让高文顾此失彼,这样两路人马都能获得周全。”
伊斯莱尔犹豫了好一会儿,他觉得塞尔提兹说得有一定道理,但这位又是个完美主义者,他总想在会齐廓尔喀和信德来的精锐后,以无可匹敌的气势一鼓击垮高文,而不是在强渡、试探和小规模前哨战里耗费时间。
于是伊斯莱尔在次日登上了战象的象轿,在各色民族如突厥人、卡泰人、波斯人、印度人组成的禁卫队伍保护下,来到印度河岸边,注视着对面的阵势。
他发觉:对面不知从何时起,汇聚起一大股骑兵,同样在来回骤驰,隔河对着己方阵营叫骂,所有对方骑兵都披着甲片,在云层的日光下金色闪闪,他们环绕着座指挥官营帐所在的山丘,不可一世,那座营帐立着绣金的基督鱼战旗,在风中和如雷般的马蹄声里飘忽着。
旗下站着的正是韦萨特.梅洛,其实他身边就只有两千多古尔或锡斯坦骑兵,梅洛要求他们往复不停地绕着山丘,换马奔驰,一个纵队先穿着罗马帝国风格的甲胄,一个纵队就穿着突厥风格的战袍,两队人马换来换去,这样看起来他所控制的足有七八千骑兵似的。
伊斯莱尔心中疑惧,便借着日光往更远处望去,但见希尔斯坦城流过的河堤后,一片片阿拉伯胶树下,隐隐约约有许多闪光折射,并有灰色的烟尘在荫翳当中不断升腾起来,“有伏兵,那里满是武器的闪光,据说高文很擅长诱敌深入,而后发起猛烈反攻。”
其实在长长的河堤后,梅洛安排了三个摩西亚大旅团百人队,并胁迫捕获的千余当地土民,把收缴来的长棍和粗竹竿上,绑上一切能反光的东西——甚至是菜刀——插在堤坝上,这样从远处看去就好像是许多矛手隐蔽其后似的。而后这群人砍伐了很多枝条,捆缚在双轮辎车车轮后,来回驱赶,扬起了阵阵尘土。
就在伊斯莱尔还在疑惑的时候,高文的主力已经进抵马尔卡渡口不远处。
黎明时分,皇帝高文已经策马立在己方军队左翼的座小丘边,他胯下的阿格硫斯因过于疲累而被调换了下去,换上匹花黄色的战马,与他并肩立着的是布拉纳斯将军和一群侍卫将官,所有士兵在这座小丘两侧列成纵队鱼贯急行,在朦胧的夜色下宛如起伏的波浪,矛尖像星星般闪光,头盔也在晨曦里慢慢展现出弧形到半圆形的亮光来,大夏骆驼低沉的鸣叫时有耳闻。
“继续前进,继续前进!”所有百夫长和军士们大声呵斥着士兵不要松懈,目的地是信德大川的一道横亘过来的,但可徒步涉过的支流,其实更像是片满溢的溪水,在那里是阻挡信德土邦敌人最好的战场。
直到现在先方的斥候骑兵,还没有回报信德方的消息,这使得皇帝有些紧张,他银灰色的铠甲上悬着的流苏在风中摇曳着,包覆在环形甲片下的手腕勒紧了棕黄色的缰绳和笼头。
就这样过了半个时辰,终于几位斥候传令如箭般穿过不断前进的士兵阵列间,来到了皇帝立马的小丘下,高呼道,“他们出现了!”
“很好,敌人的态势如何?”皇帝急忙伏低身躯,对着斥候骑兵。
“人很多,也是仓促间发现了我军的阵列,所以现在也朝着溪流赶来。”
因为信德大川的河水是浑浊的,只能耕作而不能直接饮用,故而数万人一旦合战,这条分割两军阵地的相对清澈的大溪就是双方共同的生命线,也是马上殊死搏杀的死亡线。
高文军在马尔卡渡口突然出现,让信德土邦的二位土王感到非常惊诧,现在这座渡口已被高文占据,所有船只被捕获,和当地的百姓不是被驱逐就是被俘虏——盘膝坐在象轿上的拉纳,和马尔瓦同时都看到,面前的原野上都是光着脚到处哄叫着跑来的土民,这说明敌人已迫在眉睫了!
“必须得占据前方的溪流,不让士兵们在这片荒野上全得干渴而死。”这是二位土王的共识。
可是临战时,他俩也发觉,己方的大军里没有什么骑兵,两个邦国都在印度河下游的信德丛林地区,不可能牧养出优异的战马来,所以军队以矛手、战象和箭手为主,而拥有北方牧马地的伽色尼汗国为了保持对整个印度的军事优势,也不会轻易出售战马给他们。
最终前冲的骑兵力量,也只能托付给同行的撒米莱族族长,也是塔塔的总督官乌拉尔了。
这时候一千八百名撒米莱战士,正做完晨拜,而后席座在地上用着早餐,撒米莱族的用餐模式和信德地区完全不同,他们用彩瓷大杯子盛着石榴果粒榨成的饮料,毯子上铺着面饼、烤羊肉、椰枣和无花果,完全不追求信德人的重口味,整个用餐是迅速而有效率的。
族长乌拉尔头上裹着雪白的缠头,其下脸腮边是精心修剪出来的胡须,脸颊高耸,还在眉梢和眼角上涂上赭红色的朱砂,这显得他既威严又机警,族长端坐在族人的中间,穿着波斯式紧身金黄色长袍,束带上挎着锋利的长刀,对着土王的使节倨傲地回答,“让我们撒米莱族人先上?在理论上倒是没有什么,反正这场战争的武力也是要依仗撒米莱勇士,可是没有后援陷于险地如何办?”
不过塞尔提兹却劝说汗君:“现在我方此线军队人数虽不比高文占优,但足以渡河发起进攻,这样才能和信德方向来的土邦军最大程度达成配合。我的王,两路人马想要丝丝入扣地配合起来是不可能的,反倒会给敌人乘虚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我们得进攻,让高文顾此失彼,这样两路人马都能获得周全。”
伊斯莱尔犹豫了好一会儿,他觉得塞尔提兹说得有一定道理,但这位又是个完美主义者,他总想在会齐廓尔喀和信德来的精锐后,以无可匹敌的气势一鼓击垮高文,而不是在强渡、试探和小规模前哨战里耗费时间。
于是伊斯莱尔在次日登上了战象的象轿,在各色民族如突厥人、卡泰人、波斯人、印度人组成的禁卫队伍保护下,来到印度河岸边,注视着对面的阵势。
他发觉:对面不知从何时起,汇聚起一大股骑兵,同样在来回骤驰,隔河对着己方阵营叫骂,所有对方骑兵都披着甲片,在云层的日光下金色闪闪,他们环绕着座指挥官营帐所在的山丘,不可一世,那座营帐立着绣金的基督鱼战旗,在风中和如雷般的马蹄声里飘忽着。
旗下站着的正是韦萨特.梅洛,其实他身边就只有两千多古尔或锡斯坦骑兵,梅洛要求他们往复不停地绕着山丘,换马奔驰,一个纵队先穿着罗马帝国风格的甲胄,一个纵队就穿着突厥风格的战袍,两队人马换来换去,这样看起来他所控制的足有七八千骑兵似的。
伊斯莱尔心中疑惧,便借着日光往更远处望去,但见希尔斯坦城流过的河堤后,一片片阿拉伯胶树下,隐隐约约有许多闪光折射,并有灰色的烟尘在荫翳当中不断升腾起来,“有伏兵,那里满是武器的闪光,据说高文很擅长诱敌深入,而后发起猛烈反攻。”
其实在长长的河堤后,梅洛安排了三个摩西亚大旅团百人队,并胁迫捕获的千余当地土民,把收缴来的长棍和粗竹竿上,绑上一切能反光的东西——甚至是菜刀——插在堤坝上,这样从远处看去就好像是许多矛手隐蔽其后似的。而后这群人砍伐了很多枝条,捆缚在双轮辎车车轮后,来回驱赶,扬起了阵阵尘土。
就在伊斯莱尔还在疑惑的时候,高文的主力已经进抵马尔卡渡口不远处。
黎明时分,皇帝高文已经策马立在己方军队左翼的座小丘边,他胯下的阿格硫斯因过于疲累而被调换了下去,换上匹花黄色的战马,与他并肩立着的是布拉纳斯将军和一群侍卫将官,所有士兵在这座小丘两侧列成纵队鱼贯急行,在朦胧的夜色下宛如起伏的波浪,矛尖像星星般闪光,头盔也在晨曦里慢慢展现出弧形到半圆形的亮光来,大夏骆驼低沉的鸣叫时有耳闻。
“继续前进,继续前进!”所有百夫长和军士们大声呵斥着士兵不要松懈,目的地是信德大川的一道横亘过来的,但可徒步涉过的支流,其实更像是片满溢的溪水,在那里是阻挡信德土邦敌人最好的战场。
直到现在先方的斥候骑兵,还没有回报信德方的消息,这使得皇帝有些紧张,他银灰色的铠甲上悬着的流苏在风中摇曳着,包覆在环形甲片下的手腕勒紧了棕黄色的缰绳和笼头。
就这样过了半个时辰,终于几位斥候传令如箭般穿过不断前进的士兵阵列间,来到了皇帝立马的小丘下,高呼道,“他们出现了!”
“很好,敌人的态势如何?”皇帝急忙伏低身躯,对着斥候骑兵。
“人很多,也是仓促间发现了我军的阵列,所以现在也朝着溪流赶来。”
因为信德大川的河水是浑浊的,只能耕作而不能直接饮用,故而数万人一旦合战,这条分割两军阵地的相对清澈的大溪就是双方共同的生命线,也是马上殊死搏杀的死亡线。
高文军在马尔卡渡口突然出现,让信德土邦的二位土王感到非常惊诧,现在这座渡口已被高文占据,所有船只被捕获,和当地的百姓不是被驱逐就是被俘虏——盘膝坐在象轿上的拉纳,和马尔瓦同时都看到,面前的原野上都是光着脚到处哄叫着跑来的土民,这说明敌人已迫在眉睫了!
“必须得占据前方的溪流,不让士兵们在这片荒野上全得干渴而死。”这是二位土王的共识。
可是临战时,他俩也发觉,己方的大军里没有什么骑兵,两个邦国都在印度河下游的信德丛林地区,不可能牧养出优异的战马来,所以军队以矛手、战象和箭手为主,而拥有北方牧马地的伽色尼汗国为了保持对整个印度的军事优势,也不会轻易出售战马给他们。
最终前冲的骑兵力量,也只能托付给同行的撒米莱族族长,也是塔塔的总督官乌拉尔了。
这时候一千八百名撒米莱战士,正做完晨拜,而后席座在地上用着早餐,撒米莱族的用餐模式和信德地区完全不同,他们用彩瓷大杯子盛着石榴果粒榨成的饮料,毯子上铺着面饼、烤羊肉、椰枣和无花果,完全不追求信德人的重口味,整个用餐是迅速而有效率的。
族长乌拉尔头上裹着雪白的缠头,其下脸腮边是精心修剪出来的胡须,脸颊高耸,还在眉梢和眼角上涂上赭红色的朱砂,这显得他既威严又机警,族长端坐在族人的中间,穿着波斯式紧身金黄色长袍,束带上挎着锋利的长刀,对着土王的使节倨傲地回答,“让我们撒米莱族人先上?在理论上倒是没有什么,反正这场战争的武力也是要依仗撒米莱勇士,可是没有后援陷于险地如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