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只是不在她的领导下,完全独立行走还没几天,对自己不够有信心,总怕出现什么状况处理不了,其实上进心还是很足的,又拿了她那么高的工钱,在没有劳动法的古代,打工人可自觉了,不用黑心老板压榨,他们自己就拼命内卷了,加班爆肝甚至把命给她都可以。
更何况姝娘亲口夸他们聪明能干、独当一面诶!
被灌了这么一大壶迷魂汤,更是当场丢盔弃甲,恨不得再战三天三夜,齐刷刷点头说好。
见状,沈丽姝也满意的点头,很好,都卷起来吧打工人!
沈丽姝跟沈四伯大堂哥赶回来是为了吃饭,不仅他们要吃饭,做工的木匠瓦匠也要吃饭的。
听说在乡下请人做工,主家都要提供一日三餐的,就连餐食也有标准,不成文的规矩是每顿必有肉有白面,下午还得加一碗糖水鸡蛋当点心,人情须得做足了,倘若怠慢了,帮工就敢以吃不饱没力气干活为由偷奸耍滑、拖延工期,耽误工程不说,还要让主家多出几日的工钱。
城里很多人家也会这么招待帮工。
但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
汴京毕竟是大城市,商业发达,相应的也就不讲究那么多形式,可以讨论其他合作方式,比如花点钱让工人们自行解决餐饮问题。
其实他们家有房子、有桌椅碗筷,要招待工人饮食还是可以的,她娘一开始就说了要帮他们做饭。
只是沈丽姝觉得,她娘每天要照顾家里这么多人的饮食起居,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已经忙得分身乏术,还要照顾小儿子,为此夫妻俩的造人计划都一拖再拖。她还在试图说服她娘请个婆子来帮忙,无需卖身契那种,也不用住家,就像钟点工一样每天上门干几个小时,就能减轻她娘的一大半负担了。
可她娘总有理由拒绝,担心外头请的婆子偷奸傻滑,甚至窃取他们家的商业机密,不如她亲力亲为来得稳妥。
这么一来,沈丽姝更不能加重她娘的负担,宁愿多花点钱少给家里惹麻烦。
事实上也花不了多少,她不是那种不懂行情、让人忽悠昂的小姑娘,这些匠人也都是她爹或熟人朋友介绍来的,不可能在明知道她家有点小背景的情况下头铁杀熟,双方经过友好磋商,顺利定下了每天每人七文钱的餐补标准。
在物价偏高的汴京,这七文够他们割一斤肉,买几只大白馒头香喷喷吃一天了。
倘若家小也在汴京,省着点花,全家都能跟着吃上肉。
所以不单沈丽姝觉得这么安排省心省力,工人们也相当乐意,让家里老小跟着吃上肉,可比油水全落进自己肚子里强百倍,精神富足可比物质享受更让人快乐,大家伙每天上班干劲十足的,一到饭点就快乐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里打工没有什么朝九晚六,天亮开工,天黑了就收工,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吃饭只有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大家伙都得到店里集合,包括沈丽姝自己。
所以他们也是算着饭点回来的,只比沈家旺早几分钟。
沈丽姝和小伙伴们说话间,老爹也下班回来了,沈徐氏便麻利的把饭菜端上桌,碗筷和其他几个菜提前摆上了,最后把刚从小灶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老鸭煲就正式开饭。
这锅硬菜瞬间把刚来的王武几人都镇住了,搭配着沈家旺和沈徐氏叫他们别客气多吃肉的叮嘱,就显得专门为他们接风准备似的,王武跟同龄的张彬对视一眼,齐齐开口:“这么一锅鸭肉也太破费了……”
徐力笑嘻嘻问:“表哥以为这是为了招待你们才炖的肉吗?”
他们眨了眨眼睛没说话,脸上却写满了“不年不节的炖肉吃,不为招待客人,难道还是每天都大鱼大肉不成”的吐槽。
然而下一秒,就见他们最崇拜的舅舅/姨夫摇头笑了,“那可就想多了,若是为了招待你们,煮几个鸡蛋便也够了,只是我们平日也这么吃,没得你们来了反倒不见肉星。”
王武几人:……
看着一本正经的长辈,几人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信他的邪。
信吧,这事实也太匪夷所思了,不信又对不起他们对舅舅/姨夫从小到大的推崇和信赖。
初出江湖的几只菜鸡,打工第一天就遭遇了进退两难的纠结之中。
沈家旺却丝毫不在意他们面上的挣扎,一边用筷子给新来的每人都加了一块肉,一边低调又不失骄傲的介绍道,“我总不能那这种事来寻你们开心,待个几天你们自己就知道伙食究竟如何了。说来还是我托了你们的福,餐餐有肉是姝娘给你们定下的伙食标准,每天买肉的钱,也是从你们的收入中出,饭菜大家一块吃,连带着我们也沾光顿顿吃上了肉。”
在沈爹的招呼下,初来乍到的几人,才逐渐接受这个设定,只是还来不及为他话里透露出来的幸福生活而高兴,已然被碗里的鸭肉勾住了全部心神,专心致志啃起来鸭肉。
其他小伙伴同样不遑多让,都不需要沈爹招呼,一个个便连汤带肉的盛碗里做鸭肉泡饭了。
是的,他们自己夹肉,沈丽姝并没有站出来分配,早在去年年底,她就彻底辞去了食堂大妈的工作,一是因为工作太忙,实在顾不上这份“兼职”,二来这个餐餐有肉的标准就是年前那会儿定的,大家这么吃了一两个月,不说吃腻了,但至少不会馋肉馋到看见它们就眼冒绿光了。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肉成了每天都能吃到的东西,也就没必要你争我抢了,每个人都很自觉的只夹了两块肉,并且争着抢着把沈丽姝吃鸡鸭时最喜欢的翅膀和爪子都让给她。
每当这个时候,沈丽姝就觉得她真不愧是全家最靓的崽,这待遇都快赶上老佛爷了吧。
然后她就用饭前洗过的小手抓起鸭翅膀“啊呜”啃起来。
除了她,小伙伴们也在摸索中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喜好,有人喜欢啃鸭脖子,有人喜欢吃鸡皮鸭皮,也有只爱吃肉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还有人专门捡鸭煲里的竹笋吃——喜欢这一口还不在少数,因为以前没怎么吃过。
汴京附近竹子少,竹笋就更不多见,普通人宁愿买肉也不花那冤枉钱去买竹笋吃。
鸭煲里的竹笋也不是自家买的,而是老爹那位叫许木的朋友送的。
为了给沈丽姝在镇上种竹林,她爹重新和这位老友勤走动起来,许叔叔因为他父亲的工作关系,家里常有吃不完的笋,又不好光明正大把主家的东西拿出去卖钱——即便主家也不要,于是只能疯狂送亲友吃,去年就送了好几十斤冬笋,现在好似到了吃春笋的时节,家里又有源源不断的笋吃了。
沈丽姝比较喜欢吃春笋炒肉,放在汤里她就没兴趣了,可能上辈子吃的多了,只觉得中规中矩,一点也没有小伙伴们那种鲜到掉眉毛的绝佳体验感。
想到上辈子,沈丽姝看着手中正要开啃的鸭爪失了神。她记得穿越前,还被同事安利了一道来自螺蛳粉之乡的美食——田螺鸭脚煲。
据说这道菜跟螺蛳粉一样风味极佳,越吃越上头。
沈丽姝下意识吸溜了下口水,“咦,什么时候吃田螺?”
“又想吃田螺了?”沈家旺笑道,“那还要等一等,江南那边有清明螺赛肥鹅的说法,田螺多是清明前后的最肥美,当然中秋前后也是吃螺的好时节。”
现在吃不上,那也不能让她一个人流口水,沈丽姝为了勾起大家对田螺鸭脚煲的兴趣,可谓丧心病狂,用词极尽煽动之能事,引得小伙伴们口水直流,手里的鸭肉汤泡饭都不那么香了,却还只能望鸭止渴。
王武忍不住插了个嘴,“姝娘怎么知道的如此详细,在哪里尝过这道菜吗?”
小伙伴们闻言,反应比被提问的当事人还大,纷纷回头看着他们这位还年轻、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兄弟,眼神亮的惊人。
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学废了姝娘的在线吃瓜,单纯的强势围观,没有冒犯的意思,被看的王武却莫名心底发毛,又觉得自己说话没毛病,所以在得到表妹否定的答案后,他还是勇敢的继续问出心底的好奇,“那、那你怎么知道好吃?”
刚开始搞事那会儿,沈丽姝还要先动脑筋给自己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找到合理合法合规的理由和解释,才能将想法付诸行动,正所谓先谋而后动。
不过人是惯性动物,一旦无所不能的人设立起来,就不需要再多费口舌解释来源了,所以她现在堪称有恃无恐,面对新来表哥的疑问,理直气壮表示,“鸭子田螺都是水里游的,单独炒也好吃,一起烧岂不是一加一大于二?”
王武:……
这个解释有理有据,他竟无法反驳。
比起被沈丽姝用三寸不烂之舌才“说服”的他,小伙伴们则是从开始就深信不疑,此时不约而同点头附和,“姝娘说得很有道理。”
“阿武哥你日后尝过就知道,在吃食上面,咱们姝娘就从没看走眼过。”
沈丽姝骄傲点头:对对对,她就是这么牛逼。
不过被表哥一打岔,她也忘记要勾大家陪她一起垂涎三尺的险恶用心,不知不觉就把话题引到了生意上,“我想顾客们连烤小鱼和泥鳅都十分接受,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好这一口,烤螺肉应当也会喜欢,咱们可以选大个的田螺,挑出来串一串,小一些的也不浪费,等日后烧烤店开起来,砌两个灶台用来炒田螺、做香辣烤鱼,你们说怎么样?”
小伙伴们被她说的,越发迫不及待等烧烤店开张了,除了搞快点搞快点,还能说什么?
沈丽姝这时反而比谁都心平气和。毕竟市值近二千两的豪华商铺已经到手,她哪怕现在开始摆烂,这辈子照样衣食无忧、潇洒快活。
果然大家说的没错,不管在哪个时代,房子都是女人的安全感。
她现在就充满了应对未来的底气,心态也沉稳很多,面对小伙伴们的催促,还能慢条斯理的劝说,“不着急,饭要一口一口吃,生意也要一步一步做,眼下修缮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咱们这生意要长长久久做下去,若是哪里弄得不好,中途可没法停工再修整,否则每天损失数以千计。”
安抚完捉急的大家,午饭也吃完了。
不过距离约定开工的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沈丽姝不着急,便抽空关心了新来的小伙伴。
她一回来大家就抢着夸,相处很不错的样子,沈丽姝便觉得先让他们跟着大家出摊,熟悉熟悉本职工作也不错,现在也不急着考察面试,就重了点问了问他们对生活环境的想法,“住后巷那边的屋子,你们觉得还方便吗?如果不自在或不习惯,可以跟其他人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愿意跟你们换的。”
沈丽姝没有点名如果需要,让谁跟他们换,她相信大家会自己处理好,毕竟新来的不是外人,而是各自的亲表兄弟,总有关系好愿意关照他们的。
不过王武几人也不需要特殊关照,他们对住宿环境相当满意,不说那些双层床多么新奇有趣、让他们欲罢不能,光是每个人都能睡独立的床这点就赢了——他们在家里还要跟兄弟们挤一个被窝呢。
就连条件好些的张彬和宋向民都不能免俗,因为他们家还没有富有到盖林府那种几进几出的大院子,住着还是寻常的农家大院,而这种条件不错的家庭,往往儿孙也生得非常多,再多屋子也不够他们住的,兄弟和姐妹之间共用一个被窝实数平常。
于是沈丽姝顺势又跟他们聊了下家长里短,要快一点打成一片,工作才好展开嘛。
大家都吃饱喝足,跟表弟表妹们唠唠家常,也是极好的放松方式,却不想在这个时候,张彬和宋向民的好表弟迫不及待向姝娘进言,“不是说要考一考表哥们的算术吗?再不开始,你们又要去店里啦。”
张彬和宋向民:……
他们真的会谢!
沈丽姝作为面试官当然不慌,被提醒了张口就来,“可以可以,那鸡兔同笼你们会做吗?”
张彬和宋向民:……
这回轮到他们顶着所有人炯炯有神的目光,终于明白了王武先前的心情,明明什么都没做,莫名奇妙就心虚起来了呢,张彬咽了咽口水,弱弱的问:“我念书时先生教过这道题,只是姝娘怎么也会,这好像是算经中的题目?”
但凡带经的,都跟科举脱不了关系。张彬能学这题,因为在他们那儿出了名喜欢照本宣科的老秀才身边开蒙,这位先生甭管学生考不考科举,就教同一套书,听不懂拉倒,听得懂就跟下去。
可大部分先生都不是这般落拓不羁,他们会分两套教学,考科举的学经史子集,不考科举的就学《三字经》认字,顺便再教点简单的加法,就足以让学生应付很多场面了。
比如没跟他拜一个先生的表弟宋向民,此时就只能一脸懵逼看看他,又看看姝娘。
沈丽姝在张家表哥吃惊的目光中莞尔一笑,“大弟二弟被林举人考察收徒之前,我抽空翻了些书给他们补课,毕竟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第70章
深藏功与名。
沈丽姝又开始凡尔赛了, 嘴上说着她只是做了点微小的工作,事实上小老弟们能顺利拜得“名师”,她在背后可出了不少力气, 且当时的重点关照对象就是大弟沈文殊。
这么做倒不是因为偏心, 而是从他们转述林夫子的评价中,就能发现林夫子其实在委婉的提醒学生家长, 大弟这个资质要走科举不是不行, 家里有钱可以任性,但想要征服林举人这样有真才实学、也是公认有教学水平的老师,一切靠本事说话。行就行, 不行就是不行
二弟年纪小, 可塑性高, 再有林夫子从中说和, 被录取的概率倒挺大的。
林夫子背后的潜台词, 沈丽姝和父母听懂了, 大弟自己可能也似懂非懂, 否则心情不会那样低落沮丧。
只是回来的当天, 从爹娘和阿姊那里得到了支持他读书科举的承诺, 已经是峰回路转了,比起一点读书的希望都没有,换一个老师根本不算什么。
就像阿姊说的, 世上老师千千万,这个不行咱就换。
林举人是只有一个,可普天之下立志科考的读书人数以万计, 难道别人拜不成林举人, 就不能科举了?
那时沈文殊只觉得豁然开朗, 前途又明亮起来。人生不只一条路可走, 只要足够努力,总是能抵达终点的。
如此他的心境彻底恢复平静,也淡然做好了落选的心理准备。
爹娘想来也是这么想的,私下还安慰并鼓励了他,诸如勤能补拙、在他们心中他不比别人差云云。
沈文殊过去很少听到这种直白的肯定。
沈家旺夫妻,的确是这个年代少数没有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的父母,但也没有开明到实行鼓励式教育的地步,何况沈文殊还是他们寄予厚望的长子,他们还怕他不够沉稳踏实、日后不能很好的担起家中传承呢,平素只会叫他再稳重些,即便偶有赞赏,也是以再接再厉的表达形式。
不过自打沈丽姝穿过来并开始搞事,无论是要忽悠人还是画大饼,开场先给受害人,啊不当事人吹一顿彩虹屁,把人吹得晕头转向,那就随便她怎么忽悠了。
那些肉麻的话张口就来,沈家旺他们从最初的又欢喜又难为情,发展到骄傲接受吹捧,如今甚至都学以致用了。
沈文殊这么个骄傲的小小少年,乍一听自己原来在爹娘心中如此优秀,那叫一个受宠若惊
再看着仍跟在屁股后头,还无忧无虑、做着兄弟俩依然一起读书一起玩耍美梦的二弟,他简直油然而生一股豪情。一日为兄,终身都是大哥,在他面前,二弟永远是个弟弟。
连当事人都情绪稳定接受了现实,沈丽姝却开始搞事了,每天工作那么忙,她还要挤海绵似的,利用早晚和吃饭休息的时间,争分夺秒的翻书给小老弟补习功课并布置作业。
大概家长和学生本人都把拜师这件事看得过分神圣,除了认命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但沈丽姝却认为这本质也是一场面试,导师面学生,只要准备充分并掌握技巧,大弟也是有上岸希望的。
更何况姝娘亲口夸他们聪明能干、独当一面诶!
被灌了这么一大壶迷魂汤,更是当场丢盔弃甲,恨不得再战三天三夜,齐刷刷点头说好。
见状,沈丽姝也满意的点头,很好,都卷起来吧打工人!
沈丽姝跟沈四伯大堂哥赶回来是为了吃饭,不仅他们要吃饭,做工的木匠瓦匠也要吃饭的。
听说在乡下请人做工,主家都要提供一日三餐的,就连餐食也有标准,不成文的规矩是每顿必有肉有白面,下午还得加一碗糖水鸡蛋当点心,人情须得做足了,倘若怠慢了,帮工就敢以吃不饱没力气干活为由偷奸耍滑、拖延工期,耽误工程不说,还要让主家多出几日的工钱。
城里很多人家也会这么招待帮工。
但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
汴京毕竟是大城市,商业发达,相应的也就不讲究那么多形式,可以讨论其他合作方式,比如花点钱让工人们自行解决餐饮问题。
其实他们家有房子、有桌椅碗筷,要招待工人饮食还是可以的,她娘一开始就说了要帮他们做饭。
只是沈丽姝觉得,她娘每天要照顾家里这么多人的饮食起居,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已经忙得分身乏术,还要照顾小儿子,为此夫妻俩的造人计划都一拖再拖。她还在试图说服她娘请个婆子来帮忙,无需卖身契那种,也不用住家,就像钟点工一样每天上门干几个小时,就能减轻她娘的一大半负担了。
可她娘总有理由拒绝,担心外头请的婆子偷奸傻滑,甚至窃取他们家的商业机密,不如她亲力亲为来得稳妥。
这么一来,沈丽姝更不能加重她娘的负担,宁愿多花点钱少给家里惹麻烦。
事实上也花不了多少,她不是那种不懂行情、让人忽悠昂的小姑娘,这些匠人也都是她爹或熟人朋友介绍来的,不可能在明知道她家有点小背景的情况下头铁杀熟,双方经过友好磋商,顺利定下了每天每人七文钱的餐补标准。
在物价偏高的汴京,这七文够他们割一斤肉,买几只大白馒头香喷喷吃一天了。
倘若家小也在汴京,省着点花,全家都能跟着吃上肉。
所以不单沈丽姝觉得这么安排省心省力,工人们也相当乐意,让家里老小跟着吃上肉,可比油水全落进自己肚子里强百倍,精神富足可比物质享受更让人快乐,大家伙每天上班干劲十足的,一到饭点就快乐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里打工没有什么朝九晚六,天亮开工,天黑了就收工,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吃饭只有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大家伙都得到店里集合,包括沈丽姝自己。
所以他们也是算着饭点回来的,只比沈家旺早几分钟。
沈丽姝和小伙伴们说话间,老爹也下班回来了,沈徐氏便麻利的把饭菜端上桌,碗筷和其他几个菜提前摆上了,最后把刚从小灶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老鸭煲就正式开饭。
这锅硬菜瞬间把刚来的王武几人都镇住了,搭配着沈家旺和沈徐氏叫他们别客气多吃肉的叮嘱,就显得专门为他们接风准备似的,王武跟同龄的张彬对视一眼,齐齐开口:“这么一锅鸭肉也太破费了……”
徐力笑嘻嘻问:“表哥以为这是为了招待你们才炖的肉吗?”
他们眨了眨眼睛没说话,脸上却写满了“不年不节的炖肉吃,不为招待客人,难道还是每天都大鱼大肉不成”的吐槽。
然而下一秒,就见他们最崇拜的舅舅/姨夫摇头笑了,“那可就想多了,若是为了招待你们,煮几个鸡蛋便也够了,只是我们平日也这么吃,没得你们来了反倒不见肉星。”
王武几人:……
看着一本正经的长辈,几人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信他的邪。
信吧,这事实也太匪夷所思了,不信又对不起他们对舅舅/姨夫从小到大的推崇和信赖。
初出江湖的几只菜鸡,打工第一天就遭遇了进退两难的纠结之中。
沈家旺却丝毫不在意他们面上的挣扎,一边用筷子给新来的每人都加了一块肉,一边低调又不失骄傲的介绍道,“我总不能那这种事来寻你们开心,待个几天你们自己就知道伙食究竟如何了。说来还是我托了你们的福,餐餐有肉是姝娘给你们定下的伙食标准,每天买肉的钱,也是从你们的收入中出,饭菜大家一块吃,连带着我们也沾光顿顿吃上了肉。”
在沈爹的招呼下,初来乍到的几人,才逐渐接受这个设定,只是还来不及为他话里透露出来的幸福生活而高兴,已然被碗里的鸭肉勾住了全部心神,专心致志啃起来鸭肉。
其他小伙伴同样不遑多让,都不需要沈爹招呼,一个个便连汤带肉的盛碗里做鸭肉泡饭了。
是的,他们自己夹肉,沈丽姝并没有站出来分配,早在去年年底,她就彻底辞去了食堂大妈的工作,一是因为工作太忙,实在顾不上这份“兼职”,二来这个餐餐有肉的标准就是年前那会儿定的,大家这么吃了一两个月,不说吃腻了,但至少不会馋肉馋到看见它们就眼冒绿光了。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肉成了每天都能吃到的东西,也就没必要你争我抢了,每个人都很自觉的只夹了两块肉,并且争着抢着把沈丽姝吃鸡鸭时最喜欢的翅膀和爪子都让给她。
每当这个时候,沈丽姝就觉得她真不愧是全家最靓的崽,这待遇都快赶上老佛爷了吧。
然后她就用饭前洗过的小手抓起鸭翅膀“啊呜”啃起来。
除了她,小伙伴们也在摸索中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喜好,有人喜欢啃鸭脖子,有人喜欢吃鸡皮鸭皮,也有只爱吃肉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还有人专门捡鸭煲里的竹笋吃——喜欢这一口还不在少数,因为以前没怎么吃过。
汴京附近竹子少,竹笋就更不多见,普通人宁愿买肉也不花那冤枉钱去买竹笋吃。
鸭煲里的竹笋也不是自家买的,而是老爹那位叫许木的朋友送的。
为了给沈丽姝在镇上种竹林,她爹重新和这位老友勤走动起来,许叔叔因为他父亲的工作关系,家里常有吃不完的笋,又不好光明正大把主家的东西拿出去卖钱——即便主家也不要,于是只能疯狂送亲友吃,去年就送了好几十斤冬笋,现在好似到了吃春笋的时节,家里又有源源不断的笋吃了。
沈丽姝比较喜欢吃春笋炒肉,放在汤里她就没兴趣了,可能上辈子吃的多了,只觉得中规中矩,一点也没有小伙伴们那种鲜到掉眉毛的绝佳体验感。
想到上辈子,沈丽姝看着手中正要开啃的鸭爪失了神。她记得穿越前,还被同事安利了一道来自螺蛳粉之乡的美食——田螺鸭脚煲。
据说这道菜跟螺蛳粉一样风味极佳,越吃越上头。
沈丽姝下意识吸溜了下口水,“咦,什么时候吃田螺?”
“又想吃田螺了?”沈家旺笑道,“那还要等一等,江南那边有清明螺赛肥鹅的说法,田螺多是清明前后的最肥美,当然中秋前后也是吃螺的好时节。”
现在吃不上,那也不能让她一个人流口水,沈丽姝为了勾起大家对田螺鸭脚煲的兴趣,可谓丧心病狂,用词极尽煽动之能事,引得小伙伴们口水直流,手里的鸭肉汤泡饭都不那么香了,却还只能望鸭止渴。
王武忍不住插了个嘴,“姝娘怎么知道的如此详细,在哪里尝过这道菜吗?”
小伙伴们闻言,反应比被提问的当事人还大,纷纷回头看着他们这位还年轻、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兄弟,眼神亮的惊人。
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学废了姝娘的在线吃瓜,单纯的强势围观,没有冒犯的意思,被看的王武却莫名心底发毛,又觉得自己说话没毛病,所以在得到表妹否定的答案后,他还是勇敢的继续问出心底的好奇,“那、那你怎么知道好吃?”
刚开始搞事那会儿,沈丽姝还要先动脑筋给自己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找到合理合法合规的理由和解释,才能将想法付诸行动,正所谓先谋而后动。
不过人是惯性动物,一旦无所不能的人设立起来,就不需要再多费口舌解释来源了,所以她现在堪称有恃无恐,面对新来表哥的疑问,理直气壮表示,“鸭子田螺都是水里游的,单独炒也好吃,一起烧岂不是一加一大于二?”
王武:……
这个解释有理有据,他竟无法反驳。
比起被沈丽姝用三寸不烂之舌才“说服”的他,小伙伴们则是从开始就深信不疑,此时不约而同点头附和,“姝娘说得很有道理。”
“阿武哥你日后尝过就知道,在吃食上面,咱们姝娘就从没看走眼过。”
沈丽姝骄傲点头:对对对,她就是这么牛逼。
不过被表哥一打岔,她也忘记要勾大家陪她一起垂涎三尺的险恶用心,不知不觉就把话题引到了生意上,“我想顾客们连烤小鱼和泥鳅都十分接受,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好这一口,烤螺肉应当也会喜欢,咱们可以选大个的田螺,挑出来串一串,小一些的也不浪费,等日后烧烤店开起来,砌两个灶台用来炒田螺、做香辣烤鱼,你们说怎么样?”
小伙伴们被她说的,越发迫不及待等烧烤店开张了,除了搞快点搞快点,还能说什么?
沈丽姝这时反而比谁都心平气和。毕竟市值近二千两的豪华商铺已经到手,她哪怕现在开始摆烂,这辈子照样衣食无忧、潇洒快活。
果然大家说的没错,不管在哪个时代,房子都是女人的安全感。
她现在就充满了应对未来的底气,心态也沉稳很多,面对小伙伴们的催促,还能慢条斯理的劝说,“不着急,饭要一口一口吃,生意也要一步一步做,眼下修缮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咱们这生意要长长久久做下去,若是哪里弄得不好,中途可没法停工再修整,否则每天损失数以千计。”
安抚完捉急的大家,午饭也吃完了。
不过距离约定开工的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沈丽姝不着急,便抽空关心了新来的小伙伴。
她一回来大家就抢着夸,相处很不错的样子,沈丽姝便觉得先让他们跟着大家出摊,熟悉熟悉本职工作也不错,现在也不急着考察面试,就重了点问了问他们对生活环境的想法,“住后巷那边的屋子,你们觉得还方便吗?如果不自在或不习惯,可以跟其他人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愿意跟你们换的。”
沈丽姝没有点名如果需要,让谁跟他们换,她相信大家会自己处理好,毕竟新来的不是外人,而是各自的亲表兄弟,总有关系好愿意关照他们的。
不过王武几人也不需要特殊关照,他们对住宿环境相当满意,不说那些双层床多么新奇有趣、让他们欲罢不能,光是每个人都能睡独立的床这点就赢了——他们在家里还要跟兄弟们挤一个被窝呢。
就连条件好些的张彬和宋向民都不能免俗,因为他们家还没有富有到盖林府那种几进几出的大院子,住着还是寻常的农家大院,而这种条件不错的家庭,往往儿孙也生得非常多,再多屋子也不够他们住的,兄弟和姐妹之间共用一个被窝实数平常。
于是沈丽姝顺势又跟他们聊了下家长里短,要快一点打成一片,工作才好展开嘛。
大家都吃饱喝足,跟表弟表妹们唠唠家常,也是极好的放松方式,却不想在这个时候,张彬和宋向民的好表弟迫不及待向姝娘进言,“不是说要考一考表哥们的算术吗?再不开始,你们又要去店里啦。”
张彬和宋向民:……
他们真的会谢!
沈丽姝作为面试官当然不慌,被提醒了张口就来,“可以可以,那鸡兔同笼你们会做吗?”
张彬和宋向民:……
这回轮到他们顶着所有人炯炯有神的目光,终于明白了王武先前的心情,明明什么都没做,莫名奇妙就心虚起来了呢,张彬咽了咽口水,弱弱的问:“我念书时先生教过这道题,只是姝娘怎么也会,这好像是算经中的题目?”
但凡带经的,都跟科举脱不了关系。张彬能学这题,因为在他们那儿出了名喜欢照本宣科的老秀才身边开蒙,这位先生甭管学生考不考科举,就教同一套书,听不懂拉倒,听得懂就跟下去。
可大部分先生都不是这般落拓不羁,他们会分两套教学,考科举的学经史子集,不考科举的就学《三字经》认字,顺便再教点简单的加法,就足以让学生应付很多场面了。
比如没跟他拜一个先生的表弟宋向民,此时就只能一脸懵逼看看他,又看看姝娘。
沈丽姝在张家表哥吃惊的目光中莞尔一笑,“大弟二弟被林举人考察收徒之前,我抽空翻了些书给他们补课,毕竟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第70章
深藏功与名。
沈丽姝又开始凡尔赛了, 嘴上说着她只是做了点微小的工作,事实上小老弟们能顺利拜得“名师”,她在背后可出了不少力气, 且当时的重点关照对象就是大弟沈文殊。
这么做倒不是因为偏心, 而是从他们转述林夫子的评价中,就能发现林夫子其实在委婉的提醒学生家长, 大弟这个资质要走科举不是不行, 家里有钱可以任性,但想要征服林举人这样有真才实学、也是公认有教学水平的老师,一切靠本事说话。行就行, 不行就是不行
二弟年纪小, 可塑性高, 再有林夫子从中说和, 被录取的概率倒挺大的。
林夫子背后的潜台词, 沈丽姝和父母听懂了, 大弟自己可能也似懂非懂, 否则心情不会那样低落沮丧。
只是回来的当天, 从爹娘和阿姊那里得到了支持他读书科举的承诺, 已经是峰回路转了,比起一点读书的希望都没有,换一个老师根本不算什么。
就像阿姊说的, 世上老师千千万,这个不行咱就换。
林举人是只有一个,可普天之下立志科考的读书人数以万计, 难道别人拜不成林举人, 就不能科举了?
那时沈文殊只觉得豁然开朗, 前途又明亮起来。人生不只一条路可走, 只要足够努力,总是能抵达终点的。
如此他的心境彻底恢复平静,也淡然做好了落选的心理准备。
爹娘想来也是这么想的,私下还安慰并鼓励了他,诸如勤能补拙、在他们心中他不比别人差云云。
沈文殊过去很少听到这种直白的肯定。
沈家旺夫妻,的确是这个年代少数没有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的父母,但也没有开明到实行鼓励式教育的地步,何况沈文殊还是他们寄予厚望的长子,他们还怕他不够沉稳踏实、日后不能很好的担起家中传承呢,平素只会叫他再稳重些,即便偶有赞赏,也是以再接再厉的表达形式。
不过自打沈丽姝穿过来并开始搞事,无论是要忽悠人还是画大饼,开场先给受害人,啊不当事人吹一顿彩虹屁,把人吹得晕头转向,那就随便她怎么忽悠了。
那些肉麻的话张口就来,沈家旺他们从最初的又欢喜又难为情,发展到骄傲接受吹捧,如今甚至都学以致用了。
沈文殊这么个骄傲的小小少年,乍一听自己原来在爹娘心中如此优秀,那叫一个受宠若惊
再看着仍跟在屁股后头,还无忧无虑、做着兄弟俩依然一起读书一起玩耍美梦的二弟,他简直油然而生一股豪情。一日为兄,终身都是大哥,在他面前,二弟永远是个弟弟。
连当事人都情绪稳定接受了现实,沈丽姝却开始搞事了,每天工作那么忙,她还要挤海绵似的,利用早晚和吃饭休息的时间,争分夺秒的翻书给小老弟补习功课并布置作业。
大概家长和学生本人都把拜师这件事看得过分神圣,除了认命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但沈丽姝却认为这本质也是一场面试,导师面学生,只要准备充分并掌握技巧,大弟也是有上岸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