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在万历年间人口达到了巅峰,差不多两亿左右,而此时的印度,人口也达到了一亿四千万,从面积上,莫卧儿帝国不次于万历年间的大明,甚至比如今就剩下江南半边的大明大上一圈,怎么看,都与大明处于同一级别不相上下的大帝国。
    出征之前,对于这个在法国人唆使下胆敢向大明挑战的南亚大帝国,宋青书是十分谨慎的,两位出征元帅也是恶补了很长一段时间莫卧儿帝国的情报,然而当真正交火的时候,看着眼前汹涌而来的莫卧儿海军,李定国与王辅臣依旧看得目瞪口呆。
    “这就是莫卧儿帝国的海军?”
    论数量,这儿不亏一个帝国的海军称呼,四十二条应天级三层四层战列舰横亘在炎热的孟加拉湾,对面,数以百计的印度战舰仿佛过江之鲫那样,蜂蛹的向前涌动着,同样,这些战舰也没有东南亚土著的独木舟那样落后,毕竟这儿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也没高出去多远。
    印度文明算得上历史悠久,可却也是灾难重重,最早的雅利安人入侵覆灭了最早印度本土文明,建立了种姓制度,随后游牧势力也自中亚一波接着一波向印度入侵,如今的莫卧儿帝国,就是中亚一丝蓝化的帖木儿帝国的后裔,这些游牧突厥人带来了阿拉伯的文明科技,阿拉伯那种大肚子三角帆船也影响了印度的舰船业,自郑和时代航行在印度洋的船只已经是这个模样。
    最大的三根桅杆,三十多米长,两层,最短的才十来米,一桅,最高的船也不过出水三四米,最矮的才一米多,这些船倒是装备了些火炮,也仅仅在甲板摆了十来门,而且是最落后的铜火炮,甚至从上向下眺望,不少船之前应该根本不属于战船,一些拿着小圆形盾牌长矛,闻讯而来的莫卧儿帝国士兵生疏的操着船扯着帆,乱哄哄吼叫着向前冲着。
    说实话,在鄱阳湖之战前,吴三桂军的水师也就这水平,不过被宋青书大炮巨舰虐久了,王辅臣如今眼界也高了,放下望远镜,王辅臣诧异的扭头看着李定国。
    同样也是有点惊奇的放下望远镜,李定国干脆一伸手将大明新定装漂亮的军官斗笠礼帽戴上,旋即对身边副官很有后世巴顿将军风范一歪脑袋。
    “下令,赶潮了,收海货!”
    迎着那些尚且在一边挥舞长矛,一面还叫嚷着听不懂土语的莫卧儿帝国海军,大明的帝国海军吩咐搬动橡木做的船舵,将沉重而比莫卧儿水师高了不知多少的三根巨大桅杆调转过来,在咯吱咯吱的木头呻吟声中,一条条风帆战列舰调转了船身,将侧舷那密密麻麻的炮窗展露在了这些三哥们面前。
    …………
    夕阳仿佛一颗冒油的红彤彤鸭蛋黄,半沉进一碗汤那样的大海中,旺盛的蛋油将水边都晃得模糊了起来,火辣辣的太阳余光下,原来的大明远征军还是该干啥干啥,划着小船将物资,大炮从运输舰,商船上卸下来到岸边。
    加尔各答,英国人的商栈堡垒放不下四万大军,在圣乔治堡外搭建了一片用栅栏围拢的军营区,将来自常州大型纺织机织造出来军用帐篷豆腐块那样树立在了营中。
    毕竟曾经也都是军人,出征之前还进行了几个月的集中营式训练,穿着笔挺黑色纽扣制服,外面套上链甲的远征军步兵扛着燧发步枪,整齐的在军营中迈着大方步喊着号子巡逻着,军需官们则是头疼的对着仓库里的账单,还有多少发子弹,多少发炮弹。
    从宋青书建立乞活军开始,战马一直是短板,大明能做到人手携带一百个基数的子弹,炮兵能轰的对方昏天黑地,可却实在做不到每个士兵配备一匹战马,照比建奴有时候一人两马,三马的机动力,却是矮了不少。
    不过两次大战,都从北方军队手里缴获了大量战马,加上这些年宋青书一直学习后世小日本,引进爆发力强,身材高大的阿拉伯马来改良马种,在国内也不过十个骑兵师,六十来个骑兵营的情况下,奢侈的配备了两个骑兵师,王辅臣麾下陕三师到陕五师,而且还配备的新杂交出来,比蒙古马更加高大的混血马。
    能选入骑兵的,多是俘获的蒙古人,相对而言满人实际上出的更精良突击步兵,重骑兵破阵还行,可是按照宋青书要求的胸甲龙骑兵,还要具有一定一沾即走的轻骑兵肉搏能力,这些家伙就不行了,远征军中有两千左右的满人俘虏,几乎全都被打散分到各个步兵师中。
    蒙古人爱马也是天下皆知,最后十几条马船将六千多匹战马卸下,顾不得舟车劳顿,两个骑兵师的远征军将士又是牵着马在附近的草场遛了起来,找了些新鲜的牧草,挨着河边刷着马,他们是高兴了,负责驾驭马船的水手们却是郁闷的抽着海水,冲刷着船上的粪便,咒骂着怎么都冲不掉的气味。
    就在舰队停泊的不远处,凌乱的木块,沉船露出来的帆,桅杆,随着海浪上下起伏的桶,还有莫卧儿兵的尸体,密密麻麻的漂浮在了海面上。
    随着战马的输送上岸,基本上第一批随军物资就尽了,舰队对远征军的帮助几乎也到此为止,毕竟莫卧儿帝国虽然三面临海,却是个内陆大国,远征军还要依靠着自己的步子冲到德里去,除了少部分保护后路的战列舰,绝大部分护卫舰旋即就要返回大明国内,以镇守东南亚以及应对北方的军事压力。
    不过远征军的主帅李定国与副帅王辅臣担心的却不是这个,两个人愁眉苦脸的坐在中军帐篷中,对着黄封皮的战报书一起发愁。
    今个战况不错,才刚刚抵达孟加拉湾第一天,就击败了莫卧儿帝国主力舰队,当场击沉六十多条印度帆船,击伤的数不胜数,击毙莫卧儿军一千七百多,还俘获了两千五百多,算得上大胜。
    然而这全部都是护航舰队的功劳,而且战斗难度系数实在是不高,三十条战列舰排列成横阵,下帆就地组成海上堡垒,能冒着重炮冲到前面释放青铜大火铳的就不多了,而十二条战列舰组成两个纵深分队,自横队左右切进莫卧儿舰队两翼,炮火更是搅扰的他们人仰船翻,战斗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这支临时拼凑起来,后面还没交火的五百多条大小阿拉伯三角帆船已经逃之夭夭了。
    一场大战,也就二十几个铁炮弹打到了侧舷上,比一场风暴带来的伤害都不如。
    这个战斗过程,实在让两人不好意思上报大捷,最后面面相觑了许久,干脆由老油条王辅臣提笔,寥寥的在战报中记下一笔,遭遇海寇,消灭若干。
    英国人之所以选择加尔各答立足,就是因为附近有水源,有交通,还有密密麻麻的农庄,就算多了四万多大军,依旧支撑的游刃有余,然而孟加拉的炎热,却是让来自清爽地区的大明远征军准备不足,这第一夜,在湿热中能安心休息的并不多。
    不过军队就是军队,第二天凌晨,起床号依旧照着点儿响起,尚且睡眠有些不足的兵士们不情愿的爬起帐篷,在军需官的分配下起开罐头,同时,每个人还灌了满满的一碗绿豆汤。
    明军极其注意个人卫生还有营地卫生,拿破仑在征讨埃及时候,麾下曾经受困于鼠疫,几大影响了在叙利亚的一系列战争,导致功亏一篑,不过对于明军远征军,喝着烧开的水,吃的是国内配个的罐头,痢疾之类的热带病暂时还没有困扰到头上。
    仅仅留下了五十来个水土不服或者中暑的病号,早晨七点,洗漱过后,用过早餐,整齐的远征军又在鼓点的齐奏之下,以师为单位,向西开始征程,踏上了他们在这个同样古老的帝国疆域上的军事行动。
    大明的入侵对于整个莫卧儿帝国来说,不亚于一次政治地震,这才仅仅三个月,各个土邦的王宫贵人还没等消化掉明人送上门的财富,甚至德里查封的明人店铺物资还没来得及送到泰姬陵的建筑工地上,大明的军队居然打到了自己的土地上,还将孟加拉湾的帝国舰队狠狠教训一通,消息传到德里,整个印度简直震惊了。
    不过此时还算得上莫卧儿帝国的盛世期,各地的土邦王公还算是听话,随着远征军向德里的步伐,恒河平原上各个土邦的王公也是随着皇帝的号令,按照莫卧儿帝国的军事传统,组成一个个叫做帕迪沙的军事单位,向东南迎战过去。
    首当其冲的,就是孟加拉邦王公贾法尔以及他麾下的七万步骑兵,几乎是远征军的一倍……

章节目录

明末乞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好大一只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好大一只乌并收藏明末乞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