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方天给沙迦讲述的,是一个叫做苏东坡的大魔法师的故事。
真实的华夏历史上,苏东坡的一生可以简单划分为几个阶段:
小时在家乡苦修内功,以十年默默,筑一世之基;
二十之龄,在父亲的带领下与弟弟一起出山,然后在一代宗师欧阳修的赏识与推荐下,名动京师,紧接着进入帝国体系,平步青云;
然后因性格的关系,不认同王安石的改革,因不见容于当政,自请外调;
这一外调,就外调了很多年的时间,其中,因为名气太大等种种原因,备受打压,其间,尤其发生了性质相当严重的“乌台诗案”,九死一生,得以逃脱性命后,以罪官的身份,被贬黄州。
在外界的遭遇上,这是苏东坡人生中几乎是山穷水尽的冰点,但在自身的完成上,其实,这是一个起点。在这里,完成了一个叫做“苏轼”向“苏东坡”的转变,或者说蜕变,也可以说,后世,人们记住的、欣赏的、传诵的,其实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
如果没有这一次遭遇,苏轼,就仅仅只是苏轼,一个有着非凡才华的然后在官场上不太顺利的士大夫。
如此而已。
在华夏历史上,这样的人,不说一千一万个,至少一百个,是可以随随便便就能找出来的。
蜕变前,这充其量就是一个高级法师,甚至称高级还有点勉强,说是中级更妥当一些,而蜕变后,一代大魔法师,就此诞生。其光芒不止辉映当世,更是照耀千古,成为一颗极为灿烂的星星,长挂于华夏历史的天空。
方天只是稍作改易,略换了一下背景,于是,一个位于遥远大陆的、很久很久以前的叫做苏东坡的大魔法师的故事,便在其口中,缓缓道了出来。
背景的改易,并不影响人物形象的展示,更因为文化的灿烂结合了修者的那种超越了平凡身心的平台,显得似乎更有魅力一些。
或者换个说法,前世,真实的苏东坡的故事没有这么光怪陆离,而此世,任何一个真实的大魔法师的故事,也没有这么富有熠熠生辉的文化展示力。
两种真实,两种超越,在此,被方天融为一炉,化为一体。
第一种真实,是一个修者,一个魔法学徒,从默默苦修起步,其间经历各种辗转,一步一步走向大魔法师的历程。
以方天当下的修为层次与境界,哪怕是信手拈来,也足以保证,这个历程,这个进阶,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甚至是,凌驾于真实,而化为一种经典,对任何修者来说,都具有足够的震撼与启示力,当然,沙迦也不例外。
第二种真实,就是华夏历史上的,属于苏东坡的人生辗转与超越的真实了。
于是,许多经典的诗句,就或为原版,或略有改易地登上了这个世界的舞台,比如说,“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比如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比如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每一个诗句,都是一种人生的感受与洞察。其中,有豁达的,有痛苦的,有迷惘的,有智慧的,而平和淡然的,亦有如明珠一般璀璨光华的,遍历尘寰,俯仰天地,非凡的凝就,比比皆是。
随着方天的一路讲述,沙迦一路跟着思、虑、喜、忧,其身心深深沉浸,故事中的大魔法师,于他而言,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魅力,或者说,代入感,真的很强很强。
而因为讲述者讲得很真实,其实本来就很真实,是以,慢慢地,心神恍惚中,沙迦竟有一种自身化为故事中的那位修者的感觉。其心神,随着故事的进展,不停地波动。当然,其身体内外的元素波动,也是。
有鉴于此,方天无形中缓缓地放慢了故事的节奏,更让周围整个天地间的元素波动,隐隐与沙迦的身心转化,保持着一定的微振或者说协调。
终于,当故事风云激荡地进行到那位修者完成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次跳跃与突破的时候,沙迦身边的元素,也开始明显地激荡起来。
见此,方天悄然中断了故事,起身缓缓离开。
而刚才听故事的这位阁下,身周的元素波动非但没有停止,且愈来愈复杂多变起来。
看来,从高位法师向大魔法师的晋升,并非那么轻易。不过,于沙迦而言,这个蜕变确实开始了,至于在何时才能蜕变完成,却不好说,或许是十天半月,也或许,需要好几个月,甚至是好几年。
但哪怕是好几年,也很短的。从高法向大法跳跃,正常而言,五十年,都不算长。
换言之,这一次的故事,仍然是见效了……
离开小楼,再一次地漫步于野外山郊,方天倒是又有所思,由这一次的故事讲述而引起的。或许,他可以为藏书阁中,新添加一本名为《大魔法师传记》的书。
为此大陆上,古往今来的诸多大魔法师立传。
当然,说是古往今来,事实上肯定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而且保证是这个大陆上的人们都没有听说过的,并且吟游诗人们也从未传诵过的。
不过这无所谓,当他的书出来了,这些大魔法师,也就真地诞生了。
以他当下的证验与层次为核心,以他在此世交游与见识的一切修者为框架,以前世华夏历史上许多熠熠生辉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为素材。
可不可行呢?
思量再三,方天确定了这个计划。
《魔法师初级修炼全书》已经向全大陆颁布,那是贯穿整个魔法学徒阶段的修炼秘籍,从入门直至法师,而法师之上,从新晋法师到大魔法师的一路修行秘典,就由这本《大魔法师传记》来担当吧。
藏书阁中,似乎是少了一本镇阁秘典,这样的一本书,恰恰好。
计划确立,方天随即便在脑海中酝酿起来。
真实的华夏历史上,苏东坡的一生可以简单划分为几个阶段:
小时在家乡苦修内功,以十年默默,筑一世之基;
二十之龄,在父亲的带领下与弟弟一起出山,然后在一代宗师欧阳修的赏识与推荐下,名动京师,紧接着进入帝国体系,平步青云;
然后因性格的关系,不认同王安石的改革,因不见容于当政,自请外调;
这一外调,就外调了很多年的时间,其中,因为名气太大等种种原因,备受打压,其间,尤其发生了性质相当严重的“乌台诗案”,九死一生,得以逃脱性命后,以罪官的身份,被贬黄州。
在外界的遭遇上,这是苏东坡人生中几乎是山穷水尽的冰点,但在自身的完成上,其实,这是一个起点。在这里,完成了一个叫做“苏轼”向“苏东坡”的转变,或者说蜕变,也可以说,后世,人们记住的、欣赏的、传诵的,其实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
如果没有这一次遭遇,苏轼,就仅仅只是苏轼,一个有着非凡才华的然后在官场上不太顺利的士大夫。
如此而已。
在华夏历史上,这样的人,不说一千一万个,至少一百个,是可以随随便便就能找出来的。
蜕变前,这充其量就是一个高级法师,甚至称高级还有点勉强,说是中级更妥当一些,而蜕变后,一代大魔法师,就此诞生。其光芒不止辉映当世,更是照耀千古,成为一颗极为灿烂的星星,长挂于华夏历史的天空。
方天只是稍作改易,略换了一下背景,于是,一个位于遥远大陆的、很久很久以前的叫做苏东坡的大魔法师的故事,便在其口中,缓缓道了出来。
背景的改易,并不影响人物形象的展示,更因为文化的灿烂结合了修者的那种超越了平凡身心的平台,显得似乎更有魅力一些。
或者换个说法,前世,真实的苏东坡的故事没有这么光怪陆离,而此世,任何一个真实的大魔法师的故事,也没有这么富有熠熠生辉的文化展示力。
两种真实,两种超越,在此,被方天融为一炉,化为一体。
第一种真实,是一个修者,一个魔法学徒,从默默苦修起步,其间经历各种辗转,一步一步走向大魔法师的历程。
以方天当下的修为层次与境界,哪怕是信手拈来,也足以保证,这个历程,这个进阶,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甚至是,凌驾于真实,而化为一种经典,对任何修者来说,都具有足够的震撼与启示力,当然,沙迦也不例外。
第二种真实,就是华夏历史上的,属于苏东坡的人生辗转与超越的真实了。
于是,许多经典的诗句,就或为原版,或略有改易地登上了这个世界的舞台,比如说,“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比如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比如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每一个诗句,都是一种人生的感受与洞察。其中,有豁达的,有痛苦的,有迷惘的,有智慧的,而平和淡然的,亦有如明珠一般璀璨光华的,遍历尘寰,俯仰天地,非凡的凝就,比比皆是。
随着方天的一路讲述,沙迦一路跟着思、虑、喜、忧,其身心深深沉浸,故事中的大魔法师,于他而言,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魅力,或者说,代入感,真的很强很强。
而因为讲述者讲得很真实,其实本来就很真实,是以,慢慢地,心神恍惚中,沙迦竟有一种自身化为故事中的那位修者的感觉。其心神,随着故事的进展,不停地波动。当然,其身体内外的元素波动,也是。
有鉴于此,方天无形中缓缓地放慢了故事的节奏,更让周围整个天地间的元素波动,隐隐与沙迦的身心转化,保持着一定的微振或者说协调。
终于,当故事风云激荡地进行到那位修者完成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次跳跃与突破的时候,沙迦身边的元素,也开始明显地激荡起来。
见此,方天悄然中断了故事,起身缓缓离开。
而刚才听故事的这位阁下,身周的元素波动非但没有停止,且愈来愈复杂多变起来。
看来,从高位法师向大魔法师的晋升,并非那么轻易。不过,于沙迦而言,这个蜕变确实开始了,至于在何时才能蜕变完成,却不好说,或许是十天半月,也或许,需要好几个月,甚至是好几年。
但哪怕是好几年,也很短的。从高法向大法跳跃,正常而言,五十年,都不算长。
换言之,这一次的故事,仍然是见效了……
离开小楼,再一次地漫步于野外山郊,方天倒是又有所思,由这一次的故事讲述而引起的。或许,他可以为藏书阁中,新添加一本名为《大魔法师传记》的书。
为此大陆上,古往今来的诸多大魔法师立传。
当然,说是古往今来,事实上肯定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而且保证是这个大陆上的人们都没有听说过的,并且吟游诗人们也从未传诵过的。
不过这无所谓,当他的书出来了,这些大魔法师,也就真地诞生了。
以他当下的证验与层次为核心,以他在此世交游与见识的一切修者为框架,以前世华夏历史上许多熠熠生辉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为素材。
可不可行呢?
思量再三,方天确定了这个计划。
《魔法师初级修炼全书》已经向全大陆颁布,那是贯穿整个魔法学徒阶段的修炼秘籍,从入门直至法师,而法师之上,从新晋法师到大魔法师的一路修行秘典,就由这本《大魔法师传记》来担当吧。
藏书阁中,似乎是少了一本镇阁秘典,这样的一本书,恰恰好。
计划确立,方天随即便在脑海中酝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