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朱厚照坐在御座旁卖力地伸着小脖子往外看。
得亏文哥儿坐在最前头,要不然他可能根本没法在穿着十分一致的考生堆里找到身量最小的文哥儿!
朱祐樘也在看文哥儿他们答题。
只不过他没朱厚照那么明目张胆,都是看三五个别的考生再看文哥儿一眼,并没有一直盯着文哥儿看。
为人君者,凡事都得克制!
朱厚照可不懂什么克制,他坐了一会就坐不住了,挪近跟朱祐樘咕哝:“父皇,我想下去看!”
朱祐樘道:“不可,你别扰着你小先生答题,要是他因为你的缘故没考好怎么办?”
朱厚照气鼓鼓地从椅子上跳下去,趴到栏杆上踮起脚往外头张望,想把外头的情景看得更真切些。
文哥儿拟完大纲框架,不经意地抬头看了眼,冷不丁就瞧见了杵在那儿一个劲盯着他瞅的朱六岁。
文哥儿:?????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皇帝不是过来走完流程就走的吗?
皇帝哪有这个闲工夫陪着考生考几个时辰?
别说皇帝了,便是考官也不耐烦啊。
要是场中只剩几个考生在那慢吞吞地写,考官们真是恨不得走过去把他们的蜡烛给吹熄!
你瞅瞅你们平时不努力,考试跑来加场!
你喜欢挑灯夜战,我们不想陪你们加班!
所以说,人考官都不想干的活,你个朱六岁来凑什么热闹?
按照惯例,朱祐樘确实是主持完前头的仪式再稍坐一会就该离开。
见朱厚照眼巴巴地在那儿望着他许久不见的小先生,朱祐樘想了想,把朱厚照喊回御座前商量道:“我们从右边走下去,看看考生们答得怎么样,等绕到左边最前排看完你小先生,你就该乖乖回去了。”
朱厚照本来有点不乐意,可这奉天殿待着确实没什么意思,当即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了他父皇的提议。
父子俩走出殿外,从右边开始从前往后地巡视考场,等右边的双号考生都巡看了一遍,才从后面开始看左边那批单号考生的答题情况。
朱厚照在人前很好面子,他回想着文哥儿平时带他当小考官的情形,全程绷起小脸、背着小手,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跟在他父皇身后。
看到别人字写得好的,他还煞有介事地轻轻颔首,一副“答得不错,我很看好你”的认真模样。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真的能看懂。
对于场中士子而言,皇帝携太子亲自下来巡考是一件很振奋人心的事,有人得了朱祐樘一个嘉许的眼神顿时激动得手都开始抖。
好在现在大伙都在写草稿,不然答卷恐怕会被他抖得这么一下给毁了!
朱祐樘察觉他们走过时并非所有人都能镇定自若,也就雨露均沾地一路看了过去,没有在哪位考生身边停留太久。
全场也就三百多名考生,哪怕他们全程踱着步子慢慢走,看完全场也不过是一刻钟的事。
朱厚照乖乖跟着他父皇走了一路,眼看文哥儿的考桌就在眼前,立刻跑上去凑到文哥边上探头探脑地瞅他正在起草的正文。
文哥儿:“…………”
文哥儿无奈地看了朱厚照一眼,很想伸手推开那颗凑到近前来的龙脑壳。
这还怎么写!
悔不该带这小子玩考官游戏!
说不准不带他玩,他就不来殿试捣乱了。
得亏朱祐樘上前把好奇心旺盛的朱六岁给领走了,要不然文哥儿根本不能继续专心答题。
文哥儿把草稿写完,停下来就着汤啃起了皇宫大方供给给他们的馒头。他吃饱喝足歇了一会,才正襟危坐地认真誊写起要交上去的正卷。
考完这一场他们就彻底解放!
接下来已经没他们什么事了,只能交给读卷官!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考完了!!!!
文哥儿:四书五经!统统扔掉!(bushi)
*
更新啦,今天依然是足足二更!
此时此刻!该昏睡了……
*
注:
1殿试题目:参考《明代科举制度研究》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出自《周易》,修仙爱好者嘉靖帝出的题
-
2殿试的场所和过程:参考《大明会典》
没有细写具体礼仪,意思意思就得了!
第320章
对于读卷官们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
因为给读卷官们阅卷、排名、填榜的时间拢共只有两天,礼部诸官得连夜把三百多份答卷收拢起来,也不搞什么誊录,只需由弥封官把考生信息名字封装起来第二天一早读卷官们就能开始阅卷。
三月十六日清早三百多份卷子交由十二位读卷官交叉批阅。
等他们花一整个早上对三百多份答卷进行全面初筛之后下午就得开始进行针对性的名次调整了。
殿试不用誊录成朱卷,有些考官阅卷期间认出自己门生或者熟悉的后辈的字迹便会为他们争取一个好名次。
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太过分大家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自家也有后辈,自家后辈也要科举的不是吗?
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
像元守直他们那样谁的面子都不给的,在官场上注定没有朋友!
元守直:……谢谢不需要,我是“下班后同事最好连话都别跟我说”联盟忠实成员!
元守直捋起袖子就来个据理力争,争取把他认为不太好的答卷都给踢去三甲当同进士。
众人心里忍不住犯嘀咕:这个元良弼,莫不是因为自己儿子无心科举所以看谁都不太顺眼!
说起来据说元守直那儿子还是被王家兄弟俩忽悠着整天想往外跑的要是小神童的卷子落到这家伙手里他不会怀恨在心把小神童也摁去三甲吧?
考生名次在几番争吵中陆续敲定下来。
徐溥是个好脾气的首辅而且是对所有人都挺好的那种全程都没在意排名上的诸多小争议,等他们吵得差不多了才笑着出面裁断。
很快地二甲以上的卷子都被挑了出来。
徐溥和刘健在这些卷子之中单独挑拣出十份红圈最多的优异答卷。
这十份答卷得在明日一早的读卷仪式上拿到御前读出全卷。
到时候再由朱祐樘这位名义上的主考官亲自从中挑选出状元、榜眼、探花。
这三鼎甲的名字由朱祐樘御笔亲题!
三月十七日是个天清气朗的好日子。
早朝之后朱祐樘摆驾文华殿宣见读卷官。
读卷官早就在文华门外候着了等到文武百官东西序立、朱祐樘正式升座读卷官才依次捧着答卷入殿进行读卷。
这个过程其实并不有趣,毕竟读的大多数都是歌功颂德的文章,有时候皇帝只会听上一两篇就让读卷官不必往下读了。
要是遇上特别难搞的皇帝(比如明武宗),甚至可能直接就不出面主持这些他认为很无聊的仪式,随便内阁怎么拟定名次!
朱祐樘是个很给文臣面子的人,主持的两轮科举都老老实实地听完全程,这次也不例外。
他端坐御座之上听着读卷官依次读卷,面上没有半点不耐烦之色。
其实他心里也一度很厌烦这些繁文缛节,不过这次他还是挺期待的,准备看看自己能不能从这十份卷子里准确听出文哥儿的答卷。
能考过会试,文辞上理当不会相差太远,这些能被读卷官一致认可的一甲候选人更是如此。
就没有文章写得差的。
朱祐樘也没试过看文章识人,不知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甚至都不知道文哥儿的卷子到底在不在这前十之列,所以他脸上什么都没表露出来,一副对每篇文章都很感兴趣的模样。
读卷官每读完三篇,读卷仪式就会中场休息一会。
这时候三份答卷已经读完了,朱祐樘捧起茶喝了一口,觉得这三份答卷都写得不错,水平肯定是到家的,只是没有让他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听了这么久也有些累了,好好歇了一会才让下一位读卷官继续。
下一位执卷上前的读卷官是元守直。
元守直才四十出头,眼下正当壮年,光是从仪表上看就很有优势。
他展卷读起了手中的答卷,嗓音清正有力,语调更是抑扬顿挫,听得朱祐樘都微微坐直了身体。
这文章听起来很有意思。
不仅针对题目给了恰当的建议,歌功颂德也不像别的卷子那么千篇一律,听起来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乏味犯困,反而想让元守直一直给念下去。
元守直把全卷都念完了,朱祐樘还莫名地有点意犹未尽。
可是等到元守直念起第二份卷子,他又没了刚才那种津津有味的感觉。
朱祐樘微微一顿,隐约猜出了点什么,却不动声色地听读卷官们轮流上前把十份答卷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读完。
读卷仪式结束,朱祐樘面前的御案上已经摆好十份答卷。
百官与读卷官依次退至文华门外,只留下内阁五人于文华殿内等候朱祐樘御批一甲三人的名字。
朱祐樘命人把十份卷子拆开一看,那份让他最为喜爱的答卷上果然写着文哥儿的名字。
他眉头动了动,抬眸瞧了眼静立在下首的徐溥等人,又把几份答卷轮流拿起来看了眼,最终提笔把前三甲写了下来:分别是浙江王守文、北直隶陈澜与南直隶朱希周。
陈澜文章中正平和堪为榜眼。
得亏文哥儿坐在最前头,要不然他可能根本没法在穿着十分一致的考生堆里找到身量最小的文哥儿!
朱祐樘也在看文哥儿他们答题。
只不过他没朱厚照那么明目张胆,都是看三五个别的考生再看文哥儿一眼,并没有一直盯着文哥儿看。
为人君者,凡事都得克制!
朱厚照可不懂什么克制,他坐了一会就坐不住了,挪近跟朱祐樘咕哝:“父皇,我想下去看!”
朱祐樘道:“不可,你别扰着你小先生答题,要是他因为你的缘故没考好怎么办?”
朱厚照气鼓鼓地从椅子上跳下去,趴到栏杆上踮起脚往外头张望,想把外头的情景看得更真切些。
文哥儿拟完大纲框架,不经意地抬头看了眼,冷不丁就瞧见了杵在那儿一个劲盯着他瞅的朱六岁。
文哥儿:?????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皇帝不是过来走完流程就走的吗?
皇帝哪有这个闲工夫陪着考生考几个时辰?
别说皇帝了,便是考官也不耐烦啊。
要是场中只剩几个考生在那慢吞吞地写,考官们真是恨不得走过去把他们的蜡烛给吹熄!
你瞅瞅你们平时不努力,考试跑来加场!
你喜欢挑灯夜战,我们不想陪你们加班!
所以说,人考官都不想干的活,你个朱六岁来凑什么热闹?
按照惯例,朱祐樘确实是主持完前头的仪式再稍坐一会就该离开。
见朱厚照眼巴巴地在那儿望着他许久不见的小先生,朱祐樘想了想,把朱厚照喊回御座前商量道:“我们从右边走下去,看看考生们答得怎么样,等绕到左边最前排看完你小先生,你就该乖乖回去了。”
朱厚照本来有点不乐意,可这奉天殿待着确实没什么意思,当即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了他父皇的提议。
父子俩走出殿外,从右边开始从前往后地巡视考场,等右边的双号考生都巡看了一遍,才从后面开始看左边那批单号考生的答题情况。
朱厚照在人前很好面子,他回想着文哥儿平时带他当小考官的情形,全程绷起小脸、背着小手,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跟在他父皇身后。
看到别人字写得好的,他还煞有介事地轻轻颔首,一副“答得不错,我很看好你”的认真模样。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真的能看懂。
对于场中士子而言,皇帝携太子亲自下来巡考是一件很振奋人心的事,有人得了朱祐樘一个嘉许的眼神顿时激动得手都开始抖。
好在现在大伙都在写草稿,不然答卷恐怕会被他抖得这么一下给毁了!
朱祐樘察觉他们走过时并非所有人都能镇定自若,也就雨露均沾地一路看了过去,没有在哪位考生身边停留太久。
全场也就三百多名考生,哪怕他们全程踱着步子慢慢走,看完全场也不过是一刻钟的事。
朱厚照乖乖跟着他父皇走了一路,眼看文哥儿的考桌就在眼前,立刻跑上去凑到文哥边上探头探脑地瞅他正在起草的正文。
文哥儿:“…………”
文哥儿无奈地看了朱厚照一眼,很想伸手推开那颗凑到近前来的龙脑壳。
这还怎么写!
悔不该带这小子玩考官游戏!
说不准不带他玩,他就不来殿试捣乱了。
得亏朱祐樘上前把好奇心旺盛的朱六岁给领走了,要不然文哥儿根本不能继续专心答题。
文哥儿把草稿写完,停下来就着汤啃起了皇宫大方供给给他们的馒头。他吃饱喝足歇了一会,才正襟危坐地认真誊写起要交上去的正卷。
考完这一场他们就彻底解放!
接下来已经没他们什么事了,只能交给读卷官!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考完了!!!!
文哥儿:四书五经!统统扔掉!(bushi)
*
更新啦,今天依然是足足二更!
此时此刻!该昏睡了……
*
注:
1殿试题目:参考《明代科举制度研究》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出自《周易》,修仙爱好者嘉靖帝出的题
-
2殿试的场所和过程:参考《大明会典》
没有细写具体礼仪,意思意思就得了!
第320章
对于读卷官们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
因为给读卷官们阅卷、排名、填榜的时间拢共只有两天,礼部诸官得连夜把三百多份答卷收拢起来,也不搞什么誊录,只需由弥封官把考生信息名字封装起来第二天一早读卷官们就能开始阅卷。
三月十六日清早三百多份卷子交由十二位读卷官交叉批阅。
等他们花一整个早上对三百多份答卷进行全面初筛之后下午就得开始进行针对性的名次调整了。
殿试不用誊录成朱卷,有些考官阅卷期间认出自己门生或者熟悉的后辈的字迹便会为他们争取一个好名次。
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太过分大家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自家也有后辈,自家后辈也要科举的不是吗?
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
像元守直他们那样谁的面子都不给的,在官场上注定没有朋友!
元守直:……谢谢不需要,我是“下班后同事最好连话都别跟我说”联盟忠实成员!
元守直捋起袖子就来个据理力争,争取把他认为不太好的答卷都给踢去三甲当同进士。
众人心里忍不住犯嘀咕:这个元良弼,莫不是因为自己儿子无心科举所以看谁都不太顺眼!
说起来据说元守直那儿子还是被王家兄弟俩忽悠着整天想往外跑的要是小神童的卷子落到这家伙手里他不会怀恨在心把小神童也摁去三甲吧?
考生名次在几番争吵中陆续敲定下来。
徐溥是个好脾气的首辅而且是对所有人都挺好的那种全程都没在意排名上的诸多小争议,等他们吵得差不多了才笑着出面裁断。
很快地二甲以上的卷子都被挑了出来。
徐溥和刘健在这些卷子之中单独挑拣出十份红圈最多的优异答卷。
这十份答卷得在明日一早的读卷仪式上拿到御前读出全卷。
到时候再由朱祐樘这位名义上的主考官亲自从中挑选出状元、榜眼、探花。
这三鼎甲的名字由朱祐樘御笔亲题!
三月十七日是个天清气朗的好日子。
早朝之后朱祐樘摆驾文华殿宣见读卷官。
读卷官早就在文华门外候着了等到文武百官东西序立、朱祐樘正式升座读卷官才依次捧着答卷入殿进行读卷。
这个过程其实并不有趣,毕竟读的大多数都是歌功颂德的文章,有时候皇帝只会听上一两篇就让读卷官不必往下读了。
要是遇上特别难搞的皇帝(比如明武宗),甚至可能直接就不出面主持这些他认为很无聊的仪式,随便内阁怎么拟定名次!
朱祐樘是个很给文臣面子的人,主持的两轮科举都老老实实地听完全程,这次也不例外。
他端坐御座之上听着读卷官依次读卷,面上没有半点不耐烦之色。
其实他心里也一度很厌烦这些繁文缛节,不过这次他还是挺期待的,准备看看自己能不能从这十份卷子里准确听出文哥儿的答卷。
能考过会试,文辞上理当不会相差太远,这些能被读卷官一致认可的一甲候选人更是如此。
就没有文章写得差的。
朱祐樘也没试过看文章识人,不知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甚至都不知道文哥儿的卷子到底在不在这前十之列,所以他脸上什么都没表露出来,一副对每篇文章都很感兴趣的模样。
读卷官每读完三篇,读卷仪式就会中场休息一会。
这时候三份答卷已经读完了,朱祐樘捧起茶喝了一口,觉得这三份答卷都写得不错,水平肯定是到家的,只是没有让他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听了这么久也有些累了,好好歇了一会才让下一位读卷官继续。
下一位执卷上前的读卷官是元守直。
元守直才四十出头,眼下正当壮年,光是从仪表上看就很有优势。
他展卷读起了手中的答卷,嗓音清正有力,语调更是抑扬顿挫,听得朱祐樘都微微坐直了身体。
这文章听起来很有意思。
不仅针对题目给了恰当的建议,歌功颂德也不像别的卷子那么千篇一律,听起来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乏味犯困,反而想让元守直一直给念下去。
元守直把全卷都念完了,朱祐樘还莫名地有点意犹未尽。
可是等到元守直念起第二份卷子,他又没了刚才那种津津有味的感觉。
朱祐樘微微一顿,隐约猜出了点什么,却不动声色地听读卷官们轮流上前把十份答卷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读完。
读卷仪式结束,朱祐樘面前的御案上已经摆好十份答卷。
百官与读卷官依次退至文华门外,只留下内阁五人于文华殿内等候朱祐樘御批一甲三人的名字。
朱祐樘命人把十份卷子拆开一看,那份让他最为喜爱的答卷上果然写着文哥儿的名字。
他眉头动了动,抬眸瞧了眼静立在下首的徐溥等人,又把几份答卷轮流拿起来看了眼,最终提笔把前三甲写了下来:分别是浙江王守文、北直隶陈澜与南直隶朱希周。
陈澜文章中正平和堪为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