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铁锅出现在奉天殿,所有文武诸臣,全都慢眼了,情了……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个操作。
过去这几年,大明一直在调整内政,鼓励工商,划分行省,整顿吏治,忙得不亦乐乎。谁都知道,这么折腾,如果不对外用兵,是会出事的。
就好比一个密闭容器,里面压力不断往上增加,没有一个合适的通气孔,肯定要自爆…--说白了,就是大明这一顿折腾,官吏数量大大增加,要管理的内容,成倍暴涨,光是一侗官员俸禄,就膨胀了三倍,
以张希孟的门下省为例,目前各种官吏数目,已经逼近了八百人。
人员暴涨,开支剧增。
成效如何,倒是没看出来,反正国库先告急了。
这是大多数改革的通病,要取得效果,就要先增加投入,成果没看到,钱先花出去了。
如果实现不了岁入增加,国库充实……哪怕以张希孟的威望,也维持不了多久。要是把大明朝弄得积贫积弱,冗官冗费,哪怕是老朱,都能提刀物奸,来一出含泪斩马谡。
可内部改革哪有那么容易,说是鼓励工商,成立商业部,但问题是要投资下去,经过一个周期,才能看到回头钱。
在拿到回报之前,就必须想办法拿到足够的利益,喂饱名为朝廷的怪兽
花云已经在环球试验成功了,对外开拓,是可以赚钱的,因此早就有各种声音。主张向外发展。
这里面有军中将领,比如蓝玉,他就一再鼓动。
也有文臣,比如钱唐这种。
自然也有宗室,比如李贞!
没错!就是朱元璋人畜无害的老姐夫。
自从张希孟把他推上了工商业的路子,老爷子就不得不为了发展工商,殚精竭虐。思前想后,觉得对外用兵,开拓商路,尤其是把海上航路拿在手里,不给中间商赚差价非常非常重要。
最老实巴交的人,竟然主张比蓝玉还积极,简直咄咄怪事了。
张希孟说,朝廷计划向两个方向用兵,并不是随口说说,是早有商议的。只是具体要选择哪一步,还没有下决心。
以朱棣和朱英的人品才华,可以说是卧龙凤雅,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到底要选哪一边,还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一次洪武十年的庆典,正好衡量周围国家的情况,摸一摸底细,顺便给朝臣一个交代,凝聚共识,下定决心。
这里面的算计太多了,牵连的事情也太多了。
要不然光是为了朱元璋高兴,花这么多钱,办一个大而无用的庆典,“卑微的公器”们可没有这个兴趣。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在试探落国的事情上,张希孟竟然打出了铁锅牌!
让前大元皇帝,品评原来自己的落国,这招已经没法形容了。
文武两方,这么多聪明的脑袋,集体情了,只剩下傻乎乎看着
倒是朱棣和朱英,这俩货兴趣极大,睡着眼睛,全神贯注,
铁锅也侃侃而谈,“自从世祖皇帝以来,高丽上下,争相投靠大元,国中未嫁女子,要先记录在案,以供大元挑选,然后方可嫁人。高丽仗着与大元临近的便利,船舶驶来,只需要三日光景……因此高丽上下,无不从事商贾,贩运商货获利。草民在宫中之时,身边宫女,皆是高丽女子。"
“高丽国中,也流行蒙古服饰……前几日,那些使者牵着马匹,耀武扬威,还穿着蒙古样式衣服,便是明证!总而言之,在诸多薄国当中,高丽最是尽心尽力,也最是为虎作伥,他们派遣兵马,协助元军,杀戮红巾义士,抢劫百姓,罪行累累,磬竹难书。高丽女子,高丽官官,为祸朝堂,败乱国典,大肆盘剥,敲骨吸脑,无所不为!竟然有人以小儿脑脑为食,说是可以重新成为男人…………只不过是真是假,尚未有定论……"
啪!
朱元潼听到这里,猛地一拍桌子,怒火中烧,“高丽如此谄媚大元,为祸华夏,如果不严惩,实在是对不起被害的无辜百姓!"
元朝前皇帝指证,试问还有谁能比这个更有力!
刹那间,大殿之中,文武众臣,全都咬牙切齿,义愤填庴,徐达和常遇春等将领已经准备请旨出战了。
这要是不给高丽点颇色瞧瞧,简直对不起他们干的事情!
文臣这边也是如此,钱唐觉得接下来要修元史的话,必须把这部分写清楚,让后人知道,高丽到底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笔账,必须说明白才行
就在大明上下,全都义愤填庴的时候,张希孟还不慌不忙。
“启奏陛下,尚有征东行省一事,没有说清楚。"
张希孟刚说完,铁锅立刻道:“回陛下的话,征东行省,原是为了征讨便国所立,只是大元两次出兵,皆因遇到了风暴,损失惨重,并未成功。后续一直保留,如此算来,高丽也是大元行省,陛下收回高丽,也是理所当然。”
说到这里,崔莹脸色惨白,血都凉了。
不带这么歉负人的!
我们忠心耿耿,孝敬大元,结果大元皇帝就这么对待我们!
果然是蛮夷,无耻啊!
我们高丽女儿,白嫁给你了!
白瞎了!
在莹此刻找不到任何辩驳的语言,只能跑在那里发抖。
可事实证明,论起大缺大德,朱英朱樑,全都是弟弟,还是不入流的弟弟!
张希孟耐心听完,随口道:“这么说来,高丽不光为祸中原,还曾经充当走狗,戕害邻居。陛下,臣以为可以召见像国使者,当面对质,询问候国是否有意报仇雪恨?倘若他们有意出兵,我大明可以鼎力相助!”
张希孟说完这话,就看崔莹,已经浑身抽瘩,直接要过去了!
他突然以头杵地,失声痛哭,“使国狼子野心,野蛮成性,他们早有图谋救国之心,如今尚有许多倭寇作乱,散国上下,饱受涂炭,百姓叫苦不迭。小人,小人听闻,上国也有倭寇作乱,理该和激国联手,一起除掉倭寇才是,如何能帮助倭国野兽,欺负散国百姓啊!”
在莹痛哭流涕,这一番话,断断续续,倒是说动了一些文臣。
倭寇绝对是海疆之患,算不上心腹大患,也至少是疥癣之疾。
相比之下,高丽确实顺眼一点。
但他们摸不清张相公的套路,也不敢胡言乱语,正在这时候,朱棣突然开口了。
“父皇,冤家宜解不宜结,既然高丽这么可恶,干脆让倭国招募兵马,攻打高丽报仇……如此一来,我大明的倭患自然解除,也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了!"
好小子!
朱英眼睛都瞪大了,行,论缺德,你比我强多了!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大缺大德了,你们老朱家的祖坟都冒烟了知道吗?
倭寇不好解决,那就全都送去高丽,让他们在高丽折腾,大明朝就相安无事,天下太平。
你就说这个思维模式,不让他当外落,真是糟蹋人才了。
我们不解决问题,我们只是问题的搬运工
把问题搬运到我们看不到的位置,不就是成功了吗!
完美!
可这话听在崔莹的耳朵里,岂止是心灰意冷,简直是掉进了阿鼻地狱!
完了!
高丽没救了!
倭国和高丽世仇,两千年问,有一千七百多次战斗。
这俩国就没太平过,仇恨都写在了骨脑里。
区别无非就是大打还是小打罢了!
总体而言,倭国要比高丽凶悍一些。但是高丽可以靠着中原王朝的支持,实在不行,就请爸爸出手,也算是能勉强维持,
但如果爸爸不罩着他,而且还联手倭国,一起欺负他,南北夹攻,举目皆敌。
高丽还有一丝丝胜算吗?
就在这时候,朱棣居然又加码道:“父皇,辛吨已经在北平招募了数千义士,可以充当前锋,只要他们发起攻击,同倭国一起,围剩高丽,必定能大获全胜!"
听到辛吨这俩字,简直比大明和倭国加起来还可怕。
毕竟后两者联手,那也只是亡国罢了。
如果辛盹带兵杀回去,那就是灭家了!
“上国饶命,饶命啊!”
崔莹完全是瘫在了地上,拼命磕头。
张希孟眉头微皱,看了看文武,突然任声道:“十多年前,天灾人祸,中原百姓,也是如此哀求吧?”
众人浑身一振,尤其是崔莹,立刻站起,躬身道:“回陛下的话,确实如此,天灾人祸,落到华夏子民头上,家家都有死人,户户皆是白骨。元延盘剥压榨,章情为虎作伥,数万徐达兵马,肆虎淮上,有多少人被他们害死,有多少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臣,臣以为,事到如今,无论如何,也不能因为哭诉哀求,或是归附成为蒋国,就放过此事!"
在莹说完之后,双膝跪倒,“臣恳请陛下,为百姓报仇!”
他说完之后,常遇春也跟着急忙跪倒:“请陛下为子民报仇雪恨!"
有这两位带头,高丽,朱棣,蓝玉,包括其余武将,纷纷跪倒。
稍微迟释,李善长也从座位上起来,伏身拜倒。
“陛下,徐达所作所为,天怒人怨,罄竹难书,老臣恳请讨伐不臣!"
有李善长带头,文巨这边,竟然也都起身拜倒。
到了最后,朱元建也站起身,伏身施礼。
“陛下,纵然天心仁慈,也不能让文武百姓失望啊!”
过去这几年,大明一直在调整内政,鼓励工商,划分行省,整顿吏治,忙得不亦乐乎。谁都知道,这么折腾,如果不对外用兵,是会出事的。
就好比一个密闭容器,里面压力不断往上增加,没有一个合适的通气孔,肯定要自爆…--说白了,就是大明这一顿折腾,官吏数量大大增加,要管理的内容,成倍暴涨,光是一侗官员俸禄,就膨胀了三倍,
以张希孟的门下省为例,目前各种官吏数目,已经逼近了八百人。
人员暴涨,开支剧增。
成效如何,倒是没看出来,反正国库先告急了。
这是大多数改革的通病,要取得效果,就要先增加投入,成果没看到,钱先花出去了。
如果实现不了岁入增加,国库充实……哪怕以张希孟的威望,也维持不了多久。要是把大明朝弄得积贫积弱,冗官冗费,哪怕是老朱,都能提刀物奸,来一出含泪斩马谡。
可内部改革哪有那么容易,说是鼓励工商,成立商业部,但问题是要投资下去,经过一个周期,才能看到回头钱。
在拿到回报之前,就必须想办法拿到足够的利益,喂饱名为朝廷的怪兽
花云已经在环球试验成功了,对外开拓,是可以赚钱的,因此早就有各种声音。主张向外发展。
这里面有军中将领,比如蓝玉,他就一再鼓动。
也有文臣,比如钱唐这种。
自然也有宗室,比如李贞!
没错!就是朱元璋人畜无害的老姐夫。
自从张希孟把他推上了工商业的路子,老爷子就不得不为了发展工商,殚精竭虐。思前想后,觉得对外用兵,开拓商路,尤其是把海上航路拿在手里,不给中间商赚差价非常非常重要。
最老实巴交的人,竟然主张比蓝玉还积极,简直咄咄怪事了。
张希孟说,朝廷计划向两个方向用兵,并不是随口说说,是早有商议的。只是具体要选择哪一步,还没有下决心。
以朱棣和朱英的人品才华,可以说是卧龙凤雅,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到底要选哪一边,还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一次洪武十年的庆典,正好衡量周围国家的情况,摸一摸底细,顺便给朝臣一个交代,凝聚共识,下定决心。
这里面的算计太多了,牵连的事情也太多了。
要不然光是为了朱元璋高兴,花这么多钱,办一个大而无用的庆典,“卑微的公器”们可没有这个兴趣。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在试探落国的事情上,张希孟竟然打出了铁锅牌!
让前大元皇帝,品评原来自己的落国,这招已经没法形容了。
文武两方,这么多聪明的脑袋,集体情了,只剩下傻乎乎看着
倒是朱棣和朱英,这俩货兴趣极大,睡着眼睛,全神贯注,
铁锅也侃侃而谈,“自从世祖皇帝以来,高丽上下,争相投靠大元,国中未嫁女子,要先记录在案,以供大元挑选,然后方可嫁人。高丽仗着与大元临近的便利,船舶驶来,只需要三日光景……因此高丽上下,无不从事商贾,贩运商货获利。草民在宫中之时,身边宫女,皆是高丽女子。"
“高丽国中,也流行蒙古服饰……前几日,那些使者牵着马匹,耀武扬威,还穿着蒙古样式衣服,便是明证!总而言之,在诸多薄国当中,高丽最是尽心尽力,也最是为虎作伥,他们派遣兵马,协助元军,杀戮红巾义士,抢劫百姓,罪行累累,磬竹难书。高丽女子,高丽官官,为祸朝堂,败乱国典,大肆盘剥,敲骨吸脑,无所不为!竟然有人以小儿脑脑为食,说是可以重新成为男人…………只不过是真是假,尚未有定论……"
啪!
朱元潼听到这里,猛地一拍桌子,怒火中烧,“高丽如此谄媚大元,为祸华夏,如果不严惩,实在是对不起被害的无辜百姓!"
元朝前皇帝指证,试问还有谁能比这个更有力!
刹那间,大殿之中,文武众臣,全都咬牙切齿,义愤填庴,徐达和常遇春等将领已经准备请旨出战了。
这要是不给高丽点颇色瞧瞧,简直对不起他们干的事情!
文臣这边也是如此,钱唐觉得接下来要修元史的话,必须把这部分写清楚,让后人知道,高丽到底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笔账,必须说明白才行
就在大明上下,全都义愤填庴的时候,张希孟还不慌不忙。
“启奏陛下,尚有征东行省一事,没有说清楚。"
张希孟刚说完,铁锅立刻道:“回陛下的话,征东行省,原是为了征讨便国所立,只是大元两次出兵,皆因遇到了风暴,损失惨重,并未成功。后续一直保留,如此算来,高丽也是大元行省,陛下收回高丽,也是理所当然。”
说到这里,崔莹脸色惨白,血都凉了。
不带这么歉负人的!
我们忠心耿耿,孝敬大元,结果大元皇帝就这么对待我们!
果然是蛮夷,无耻啊!
我们高丽女儿,白嫁给你了!
白瞎了!
在莹此刻找不到任何辩驳的语言,只能跑在那里发抖。
可事实证明,论起大缺大德,朱英朱樑,全都是弟弟,还是不入流的弟弟!
张希孟耐心听完,随口道:“这么说来,高丽不光为祸中原,还曾经充当走狗,戕害邻居。陛下,臣以为可以召见像国使者,当面对质,询问候国是否有意报仇雪恨?倘若他们有意出兵,我大明可以鼎力相助!”
张希孟说完这话,就看崔莹,已经浑身抽瘩,直接要过去了!
他突然以头杵地,失声痛哭,“使国狼子野心,野蛮成性,他们早有图谋救国之心,如今尚有许多倭寇作乱,散国上下,饱受涂炭,百姓叫苦不迭。小人,小人听闻,上国也有倭寇作乱,理该和激国联手,一起除掉倭寇才是,如何能帮助倭国野兽,欺负散国百姓啊!”
在莹痛哭流涕,这一番话,断断续续,倒是说动了一些文臣。
倭寇绝对是海疆之患,算不上心腹大患,也至少是疥癣之疾。
相比之下,高丽确实顺眼一点。
但他们摸不清张相公的套路,也不敢胡言乱语,正在这时候,朱棣突然开口了。
“父皇,冤家宜解不宜结,既然高丽这么可恶,干脆让倭国招募兵马,攻打高丽报仇……如此一来,我大明的倭患自然解除,也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了!"
好小子!
朱英眼睛都瞪大了,行,论缺德,你比我强多了!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大缺大德了,你们老朱家的祖坟都冒烟了知道吗?
倭寇不好解决,那就全都送去高丽,让他们在高丽折腾,大明朝就相安无事,天下太平。
你就说这个思维模式,不让他当外落,真是糟蹋人才了。
我们不解决问题,我们只是问题的搬运工
把问题搬运到我们看不到的位置,不就是成功了吗!
完美!
可这话听在崔莹的耳朵里,岂止是心灰意冷,简直是掉进了阿鼻地狱!
完了!
高丽没救了!
倭国和高丽世仇,两千年问,有一千七百多次战斗。
这俩国就没太平过,仇恨都写在了骨脑里。
区别无非就是大打还是小打罢了!
总体而言,倭国要比高丽凶悍一些。但是高丽可以靠着中原王朝的支持,实在不行,就请爸爸出手,也算是能勉强维持,
但如果爸爸不罩着他,而且还联手倭国,一起欺负他,南北夹攻,举目皆敌。
高丽还有一丝丝胜算吗?
就在这时候,朱棣居然又加码道:“父皇,辛吨已经在北平招募了数千义士,可以充当前锋,只要他们发起攻击,同倭国一起,围剩高丽,必定能大获全胜!"
听到辛吨这俩字,简直比大明和倭国加起来还可怕。
毕竟后两者联手,那也只是亡国罢了。
如果辛盹带兵杀回去,那就是灭家了!
“上国饶命,饶命啊!”
崔莹完全是瘫在了地上,拼命磕头。
张希孟眉头微皱,看了看文武,突然任声道:“十多年前,天灾人祸,中原百姓,也是如此哀求吧?”
众人浑身一振,尤其是崔莹,立刻站起,躬身道:“回陛下的话,确实如此,天灾人祸,落到华夏子民头上,家家都有死人,户户皆是白骨。元延盘剥压榨,章情为虎作伥,数万徐达兵马,肆虎淮上,有多少人被他们害死,有多少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臣,臣以为,事到如今,无论如何,也不能因为哭诉哀求,或是归附成为蒋国,就放过此事!"
在莹说完之后,双膝跪倒,“臣恳请陛下,为百姓报仇!”
他说完之后,常遇春也跟着急忙跪倒:“请陛下为子民报仇雪恨!"
有这两位带头,高丽,朱棣,蓝玉,包括其余武将,纷纷跪倒。
稍微迟释,李善长也从座位上起来,伏身拜倒。
“陛下,徐达所作所为,天怒人怨,罄竹难书,老臣恳请讨伐不臣!"
有李善长带头,文巨这边,竟然也都起身拜倒。
到了最后,朱元建也站起身,伏身施礼。
“陛下,纵然天心仁慈,也不能让文武百姓失望啊!”